基于实践力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仲维亮
[导读] 在当今社会,人们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

        仲维亮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215028
        摘要:在当今社会,人们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高中的地理课程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还应该加大对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规律,探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关键词:实践力;高中;地理
        引言:传统的高中地理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使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产生了距离,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空洞,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新课标的指示,高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意识到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体验和感悟。
        一、地图式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中的基本要素,而了解地图,读懂地图是人类生活的必备技能之一,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通过平时的练习,掌握读图的关键,提高识图能力。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条件,降低了人工识别地图的难度,但是如果连最基本的方向、图例、比例尺都看不懂,那么即使使用智能导航软件,也会面临各种风险,因此,高中地理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1]。
        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作用,学生要学会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地图。在自然地图中包含着地势图、地质图、地貌图、气候图、植被图等,地形地势图显示着地表起伏状态和地理位置,学生要在这种地图中了解经度和纬度所指的方向,学会如何辨别东西南北,明白比例尺的作用,根据比例尺的提示确定所查范围的大小。在社会经济地图中,要学会如何查看世界各地的人文经济状况,分析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例如在《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中要学会如何查看我国金属矿产的分布情况,明确图标的含义,通过对矿产储备量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认知,明白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提升综合地理思维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分析的能力。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设,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最后在实验中论证假设的正确性。让学生学会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实践活动,掌握地理知识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通过切身的体验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2]。需要注意的是,探究式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反复的背诵和学习,而更注重的是探究的本质,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式教学中还可以增强手工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制作模型的能力。
        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地质结构、大气运动、气候变化等知识较难理解,因为这些知识都比较抽象,我们只能通过图片、视频、模型等方式将其展现出来。例如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时,要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理和呈现模式,还要理解三圈环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上网查找相关的信息,观看视频,了解不同气候对各地天气的影响,通过对比本地一年四季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探究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并探索如何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三、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这种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提升他们的感性认识[3]。
        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现实生活体验教学和制作与操作教学。体验现实生活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寻与地理相关的信息,发现问题,并结合书本中的地理知识,给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例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节课程,教师带领学生探访本市中的交通枢纽地段和城乡偏远地区,通过观察城市的繁华地区,分析出便利通畅的交通所带来的实际影响。交通的便利带来了更多的人口,人员的增加促进了货物的流通,进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了巩固知识,老师可以让学生再谈一谈“一带一路”建设对加强区域间联系的作用,引导他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翻转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翻转课堂是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以教师的身份将知识传授给其他同学,翻转课堂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挖掘课程知识点,并学会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在充分理解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将知识讲述出来。这个过程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实践中提升了地理综合能力。
        比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这节课程,教师可以实行翻转课堂教学。环境污染是近几年人类非常关注的话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更好理解,讲述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活动模式,找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鼓励学生在教学中绘制出问题成因的思维导图,并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问题,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起着辅导作用,一切以学生为主,如果遇到不严谨的言论要及时纠正。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以及地理知识的综合实践能力,这种创新的方式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在授课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综合实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提升实践能力。教会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和归纳地理知识,并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利用探索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成为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英.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34):49-50.
[2]周健.探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105+107.
[3]步玉艳,张维桂.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