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
摘要:非言语交际在交际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人们在交际中往往会忽略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初来乍到》中角色的非言语行为进行解读,发现中美双方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差异,并分析其内在文化因素。解读发现跨文化交 际背景下的非言语行为的差异也是无处不在,因此我们要提高对非言语行为的重视。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非言语交际技巧,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保证跨文化交际顺畅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言语交际;中美文化
一、引言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过程中,人们不仅通过语言进行交流,非言语行为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交际过程既包括语言交际也包括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传播学者美拉比安通过大量的实验, 总结出人们在面对面的交谈时, 一条信息传播的全部效果中,词语仅占7%,声音占38%,而55%的信息却是无声的。”而其中38%的声音和55%的无声信息都属于非言语交际的范畴,由此可见,在交际过程中,非言语信息的传播比言语信息的传播更加有效 。但现实中人们往往会忽略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其非言语行为必定会有所差异,甚至会互相矛盾。因此,对跨文化交际对象国的非言语行为的了解十分重要。
二、非言语交际
学界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与语言相区别的交际行为”。萨莫瓦尔等美国学者在《跨文化交际(第八版)》一书中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定义,他们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非言语交际包括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该定义指出了在交际过程中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都是非 言语交际的重要内容。非言语交际在人们的交际中无处不在,具有以下五种功能:表露内心情感,塑造身份认同,调控交际过程,重复语言信息,代替语言。(《跨文化交际(第八版)》P168-170)。非言语交际也是是交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将非言语交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身体有关的非语言信息,比如:外在特征,体态语,副语言等;第二类是与环境有关的非语言信息,比如,空间距离和时间观念等。用David Abercrombie的话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因此,研究非言语交际对于整个交际过程的顺畅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三、美剧《初来乍到》中的中美非言语交际差异表现
《初来乍到》(Fresh Off the Boat)是一部于美国时间 2015 年 2 月 4 日在美国广播公司(ABC)首播的情景喜剧。该剧改编自华裔美国厨师黄颐铭的回忆录《初来 乍到:回忆录》,主要描述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来自中国台湾的华裔家庭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唐人街搬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定居的故事。
(一)外在特征
外在特征大致包括,审美、肤色和穿着打扮。
艾迪 黄一家刚搬到奥兰多,社区的路过的邻居跟他们打招呼,询问他们的名字,当艾迪的妈妈说自己的名字叫杰西卡的时候,对方大吃一惊,她们还以为会是比较具有异域风格的名字。其实这就说明邻居已经从他们的外表判断出他们是外国移民。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这些天生就带有的特征使他们在白人城市奥兰多看起来十分与众不同。同样也是这些特征让艾迪在开学第一天 受到了白人同学的排挤。
从穿着来看,艾迪的妈妈杰西卡的衣服具有典型的中式风格,碎花无袖上衣,翻领衬衫,及膝短裤,衣服大都比较宽松,风格趋于保守。而杰西卡的好朋友邻居哈妮是美国白人,通常是紧身上衣搭配超短裤,她总是穿那些能够展示出自己的好身材的衣服。这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东方文化更讲究穿着大方得体,穿着太过暴露会被认为不够端庄;而西方文化更加强调穿着能够展示身体的曲线美,因此衣服大多比较修身,领口较低。
(二)体态语
体态语大致包括身体的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和 目光注视、身体接触。
中西方文化中对于“微笑”这个面部表情有不同的解读。在剧中,艾迪爸爸路易斯餐厅的员工米奇向路易斯抱怨说,路易斯总是用奇怪的微笑看着他。“微笑”在中国语境中是表达友善和关爱的一种方式,而这种友善的微笑在美国语境中却是另一种含义:如果人一直盯着一位同性看,还面带微笑的话,那么这个人有可能是个同性恋,而且他正在向对方发出求爱信号。
这是由于两人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文化冲突。
(三)副语言
副语言包括声音的品质以及一些语气词。
剧中一家人回中国台湾探亲参加路易斯弟弟的婚礼,艾 迪的弟弟埃文因为十分喜欢学习,就跟着堂兄一起去参加补习班。补习班结束后埃文却大喊着要回家,因为他看到堂兄明明回答对了问题却因为生意不够洪亮而受到了惩罚。当然电视剧本身存在编剧的主观判断,有夸张的成分。但也确实反映出了在中国文化中更加强调声音洪亮这个要素。而在美国文化中则没有强调声音洪亮与否。此外,妈妈杰西卡在与人交谈中说话也是中气十足。
(四)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表现在个人近体距离,座位安排以及家具摆放等方面。
剧中艾迪第一次去朋友家过夜,感到非常新奇的同时也经历了文化冲突。晚上朋友的妈妈端来麦片跟牛奶放在茶几上,招呼艾迪跟朋友吃晚饭。艾迪看到他们随便应付晚饭而感到十分震惊。艾迪感到震惊并不奇怪,虽然他从小在美国长大,但家里还是保持中国的传统,吃饭的时候一家人都围坐在桌子旁,吃妈妈在厨房做的饭菜而不是随随便便用速食解决。而且也会有固定的座位安排,一般是爸爸妈妈跟奶奶坐在桌子的一边,三个孩子坐在另一边。因为中国讲究长有有序,在座位安排方面也体现这一点。在美国文化中则更加侧重效率,不太在 乎吃饭的场所以及其他的一些规定,美国的速食品牌肯德基、麦当劳就是最好的例子。
四、结语
通过对《初来乍到》中中美非言语交际差异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交际交往过程中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点。《初来乍到》中的华裔家庭黄家一家在与美国本地人进行交流沟通遇到的问题与冲突,不仅仅是他们家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在与美国文化进行交流沟通过程中产生的碰撞与摩擦。非言语交际对交际效果的影响占大部分的比重。而正是因为非言语交际具有不易察觉的特性,很多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忽略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从而造成误解。因此,要提高对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非言语行为的重视,在跨文化交际进行之前有必要掌握一定对象国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知识。其次,掌握必要的非言语交际的技 巧十分重要。首先,要根据自己对对象国的了解,学会调控自己的非言语行为,防止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第二,要注意交际进行的场合跟语境,根据场合做出适当的行为;第三,要注意观察对方的反应,根据对方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第四,要注意非言语行为也会产生歧义,要适当调节跟解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要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出现了冲突要及时沟通了解情况,从而保证跨文化交际顺畅进行。
参考文献:
[1] 付晶.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145-146.
[2] 王珊珊.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时间观差异及应对策略[J].海外英语,2012(03):282+284.
[3] 肖德林.论跨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J].山东社会科学,2004(08):97-100.
[4] 肖德林.中西文化交际中价值观问题的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05(08):117-118.
[5] 肖峥辉,王思艺.从影视作品分析中美职场的非言语交际差异[J].青年文学家,2020(29):
155-156.
[6] 谢琳.谈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01):3-5.
[7] 徐晨露.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体态语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8] Merhabian, A. Nonverbal Behavior [M]. New York: Adline Atheron. 1992.
[9] Larry A.Samovar, Richard E.Porter, Edwin R.McDaniel, Carolyn S.Roy, 董晓波.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Eighth Edition = 跨文化交际第 8 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姓名 刘晗
性别 女
年龄 24
籍贯 山东泰安
现任单位 西北大学
职称 学生
学位 硕士
研究方向 外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