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当代青年婚恋观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 梁馨怡1 姜雨欣2、
[导读] 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对于青年婚恋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梁馨怡1 姜雨欣2、
        1.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2.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对于青年婚恋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婚恋经验与技巧,也对于促进男女大学生婚恋观由封闭走向开放、单一走向多元、偏见走向包容理解具有广泛影响。但新媒体在展现包容的同时,也展现了男女在两性思维、动机、择偶标准、性价值观和对待特殊群体的婚恋观态度等方面的差异。新媒体环境对于青年婚恋观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作用,针对网络上充斥的不良婚恋信息观念对青年婚恋取向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向青年人提供优质的婚恋教育,加强内容方面的审核与监督、增强网络婚恋教育话语权。

关键词:新媒体 青年婚恋观

一、对新媒体视域下青年婚恋观现状的综合考察
        青年是新媒体时代的“原住民”,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新媒体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行为等都不同程度地随着新媒体的变革而发生改变。
        “婚恋”一直是青年群体积极讨论的热点问题,青年的婚恋观往往复杂多变,很多有关婚恋的社会事件与观点会引发青年的思考与热议,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媒体也会就相关的社会案例与社会意识进行或感性或理性的分析,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1.新媒体会影响青年婚恋观吗?
        1967年美国人戈尔德马克提出新媒体概念,他认为新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新媒体视域则是指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介具有的特征使网络媒介以多种表达方式输送信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满足了人们多渠道获得信息的心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青年人作为新生代的中坚力量,网络媒介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仅以微博平台一家新媒体平台为例,此次研究中共有85.36%的受访青年使用微博平台,其中每天多次使用者占比45.61%。同时,共有63.18%的受访者表示会在微博上浏览与恋爱相关的内容。因此根据此次的研究成果结合骆剑琴[ 骆剑琴《网络对青少年婚恋观的影响及对策》人民论坛2011年29期]、宋振宇[ 宋振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西安科技大学]、钱铮、张羽程[ 钱铮、张羽程《新媒体环境下90后大学生婚恋观及其教育对策》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等人的研究,可以明确的是,新媒体会影响青年婚恋观。
2.两性婚恋观存在哪些异同点?
        根据文献综述及实践研究发现,男女两性在择偶时都比较注重对方的个人品质,在择偶条件中,男女双方都比较看重对方的健康水平、个人发展前途、性格、父母的赞同等方面。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外貌方面的要求所占比重在男女双方择偶上都呈现上升趋势。
        男女两性婚恋观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往往会参考更多的标准,考量更多的影响因素,在感情中相较男性更为胆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受教育水平提升,经济生活越来越独立,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已不再将结婚生子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路径。目前男女两性婚恋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动机、择偶标准、性价值观、对特殊群体的态度六个方面。思维上,男性逻辑性较强,更具攻击性与冒险性,女性更细腻敏感,较为胆怯。动机上,青年恋爱动机较为多元,但普遍相悖于“选择人生伴侣”。择偶标准方面,男性更加看重外貌,而女性更加看重性格。性价值观方面,男性更加开放,女性则注重“性”与“爱”并存。在对于特殊群体的态度上,女性则比男性表现得更为包容与积极。
3.在新媒体视域下,青年婚恋观的主要矛盾点是什么?
        网络媒体在交往过程中往往隐匿真实身份,而交往双方在真实生活中又是真实的个体生命,网媒兼具真实和虚幻两种特点。微博用户门槛低,在管理和筛选信息的机制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具有权威性的信息较少,并且短信息也许更容易在语义上引起歧义而导致群体性误读。在快速的阅读、不加限制的传播以及不同人理解力差异的影响之下,可能会导致虚假信息扩散和谣言四散。个别不理智和偏激的发言在群体作用下对人的观念起到不好的引导,特别是对一些心智还不成熟的学生。

又由于部分学校存在恋爱观教育缺失、家庭对恋爱观的重视不够,学校及家庭无法满足青年相对应的婚恋观知识的需求,鱼龙混杂的新媒体平台上成为了青年寻找婚恋方面知识的首选。因此,青年婚恋观呈现出观念多元化、婚恋行为开放化的特征的同时,也呈现出动机随意化、婚恋道德意识薄弱化的问题。

二、新媒体影响下当代青年婚恋观教育应对策略
        新媒体成为现代生活的一大特点,其具有的特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益处不可忽视,社会不可能再回到没有新媒体的状态。新媒体的运用使得不同文化间婚恋观逐步产生交流与碰撞,当代青年的婚恋观的多元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同时我国青年婚恋观的来源主要为学校、家庭与网络。
        根据对新媒体视域下当代青年婚恋观的社会科学研究的综述以及研究的结论,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概括出以下几条对策供参考:
1.家庭方面
        个人的智力基础和品质基础是在家庭中奠定的,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熏染。家长以什么样的指导理念、用什么内容、何种方法来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未来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青年婚恋观教育的应对策略中,首先,家长要更新婚恋教育理念。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想法,培养其生存能力、抗挫折能力,传递性别平等的意识。其次,家长要言传身教,注重和谐家庭的构建。家长应树立良好榜样,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审视自己的婚恋态度及其行为模式,以自身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朝着健康的婚恋心理方向发展。最后,家长要提高教育水平。我国很多家长对婚恋教育、生理和心理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家长应该多途径获取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掌握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2.学校方面
        高校应在现有基础上,更加重视青年恋爱观念和行为,针对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不良影响,发挥学校的教育主导作用。首先,高校应更新婚恋教育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培养青年爱与被爱的能力,引导青年正确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主动关注青年的恋爱生活,及时纠正青年不正确的婚恋观和恋爱行为,有效疏导青年恋爱矛盾和纠纷。其次,丰富婚恋教育内容。高校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青年自觉运用哲学理论解决生活实际中碰到的婚恋问题。与此同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科普爱情观、择偶观、性观念、婚姻家庭观等多方面内容,增强婚恋教育的实效性。最后,高校应更新婚恋观教育的方法。在课堂教学前应摸清学生思想状况,使教学有的放矢,收到实效。在婚恋观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普及型教育与个体化教育并行,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重,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3.社会方面
        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受教育者进一步确立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质和世界观,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和更新人们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和信息,引导人们从事健康的文体活动,使受教育者成为合格的公民。首先,应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其次,应净化社会网络文化环境。当代青年涉世未深,分辨能力不足,婚恋极其容易受误导。鉴于网络的虚拟性给青年婚恋观带来的负面影响,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第三,应确保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取缔和清理整顿学校及周边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录像厅、歌舞厅、无证经营的饮食和食品及生活用品摊点、出租房屋和违章建筑等。最后,提升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度。加强性别平等理念引导,时刻反省自身,建立新型家庭伦理模式,不断探索尝试,给予青年人更多的时间和宽容。

三、结论
        新媒体作为青年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对于自身的婚恋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婚恋经验与技巧,也对于促进男女青年婚恋观由封闭走向开放、单一走向多元、偏见走向包容理解具有共同影响,但也展现了男女两性思维、动机、择偶标准、性价值观和对待特殊群体的婚恋观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年婚恋观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年的婚恋道德观不仅受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也受主体价值、人格修养等内因的影响,其中,自己的经验以及朋友的经历对自身婚恋观影响较大。当代大学生更趋向于从网络中寻找婚恋方面的知识、浏览微博相关的话题、关注相关情感博主等等。
        新媒体环境对当代青年的婚恋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给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引导的需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一方面深人了解新媒体,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另一方面结合当代青年心理成长特点,契合其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调试在婚姻和恋爱问题上出现的各种困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同时,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加强优质的婚恋教育,加强审核与监督、增强网络婚恋教育话语权。除此之外,青年群体也应该增强理性认识、增进婚恋的认知与担当。


(本文系“新媒体视域下当代青年婚恋观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