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凤霞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北京 100037
作者简介:苏凤霞,女,1964年,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
摘要:随着2001版课标首次提出提倡让学生读整本书这一理念,“整本书”一词渐渐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高频词汇,而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成为当下语文教师探索的焦点。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构架起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框架,其中包括合理的书目安排、有效的导读设计以及有计划的阅读指导。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小学生;指导
与单篇文章相比,整本书具有整体性、多样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加阅读量,更有利于学生在题材、语言艺术等方面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小学阶段应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呢?通过相关文献的学习以及结合自身经验,笔者认为有效地指导整本书阅读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合理的书目安排
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课外阅读不是课堂之外的阅读,而是课本之外的阅读,要用正规的语文课时来教课本之外的东西,拉大语文教学的框架。由此看来,课堂内的整本书阅读不是随意消遣之事,而应该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那么阅读的书目也必定要经过一定的筛选,一般来说,阅读书目的筛选有两个维度,一是按照年龄水平选择;一是按照教材内容选择。
(一)按照年龄水平选择书目
按照年龄水平选择书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分级阅读,指的是按照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
(二)按照教材内容选择书目
按照教材内容选择书目,顾名思义就是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书目进行阅读。教师按照这一维度选择书目时可以选择同一作者的书目进行补充阅读,以人教版为例,教材第十一册第二组中收录了季羡林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选自于季羡林的散文体自传《留德十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读此书,在了解季羡林老先生留德十年种种经历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他对两个母亲的敬意与爱慕。当然,按照教材内容选择书目亦可以从题材进行选择,比如教材第六册第六组以科学技术为主题收录了《太阳》、《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等科技说明文,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选择科学类图书进行阅读,比如《森林报》、《万物简史》等,一方面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说明性著作,另一方面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二、有效的导读设计
所谓导读就是在学生阅读之前进行的阅读,以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内动力为主要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生的阅读同样如此。学生只有对阅读材料产生兴趣,阅读的内动力被调动,才能够进行自主的阅读。
(一)通过精彩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以书中的精彩片段吸引学生阅读是导读最常见的方式之一,被挑选出的精彩片段一定有它的迷人之处,或是语言文字优美,或是描写细致入微,再加以教师的简单评价,必定会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例如人教版第十二册教材中收录的课文《鲁滨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两篇课文在介绍故事的梗概后均附上了小说的精彩片段,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精彩片段中感受此书的魅力,引发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促成整本书阅读。
(二)通过问题探究调动阅读内动力
学生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新的期待与需要的过程,由这些期待与需要可以生成新的研讨话题。在阅读整本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期待与需要,创设情境,提出探究问题(也可组织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以探究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探究问题也可不断地进行细化,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
三、有计划的阅读指导
读书有法,贵在得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读书的方法,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将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后不能不闻不问,任由学生自由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教师还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以便学生日后更广泛的阅读。
1.制定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
阅读整本书与单篇文章相比,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基本是在课下完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这其中包括阅读本书的截止时间,每天运用什么时间阅读、阅读多长时间等等。有了这样的阅读计划,既便于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又方便家长和教师进行督查。
2.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做读书笔记既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读书笔记也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有批注、摘抄、读后感等等。在阅读过程中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词、句、段摘抄下来,也可以对阅读的重点、难点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问,不但能够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可以巩固记忆,引发深入思考。
3.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书籍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的文字构建起一个宏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自己创造的空间里畅游。整本书阅读更是给学生以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阅读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文字进行画面想象,比如《木偶奇遇记》中对可怕的渔夫的描述是“身上的皮肤是绿的,眼睛是绿的,胡子老长老长,一直垂到脚上,也是绿的。他活像一条用后脚直立的绿色大蜥蜴。”教师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捕捉这些幽默夸张的描述,引导学生进行画面想象,甚至可以让学生动笔画一画。
4.运用提问、推理等阅读策略
阅读整本书与单篇文章一个显著的不同在于阅读整本书时应从大处着眼,宜“粗”不宜“细”。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也不必在词、句等细节过分强调,要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进行简单地推理,对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进一步阅读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联想、预测、推理等多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茅燕娟.“整本书”的阅读指导[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6).
[2]郑飞艺.“整本书阅读交流”:特点与教学策略[J].语文学习,2011.5.
[3]瞿卫华.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课程开发策略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4(2).
[4]李倩倩.略论“读整本的书”[D].东北师范大学,2013.5.
[5]刘春花.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