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彭炳谕
[导读] 中国电视经历了从节目时代到栏目时代再到频道时代的迅速转变,

        彭炳谕
        四川传媒学院

        摘要:中国电视经历了从节目时代到栏目时代再到频道时代的迅速转变,频道专业化、节目精品化、栏目对象化等对电视栏目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电视节目编导是电视栏目的创作核心,电视栏目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节目编导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电视节目编导是否具有全面、过硬的专业素养成为电视传播竞争胜败的关键。本文将从广播电视编导节目现状分析着手,探析创新思维在节目中运用的重要性,寻找到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重要性

        一、广播电视编导节目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日益丰富,电视节目也随之多元化,编导作为电视节目的核心成员,对其要求也不断提升,近年来各大高校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培养也逐步向纵深发展。纵观当前电视节目现状,编导队伍可以说是数量庞大,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有协调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懂得经营。但是目前的编导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新形势下对电视节目编导新的、具体的诉求相比整个编导队伍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专门受过电视业务训练的人员比例不大,普遍存在“重实用轻培训、重经验轻理论”的问题。同时,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业务全面、综合素质好的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的编导专门人才奇缺,科学管理相对滯后,薪酬体系与岗位权责缺乏有效匹配,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种种因素阻碍了编导行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创新思维在节目中运用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衡量电视节目质量好坏的直观数据是收视率的高低。当然也许有很多节目在学术上或者在艺术上有很深的影响和很高的价值,但是不符合观众口味,也会造成收视率下降。那么如何提升观众品味,制作出既有艺术价值或学术价值又符合观众口味的节目便是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观众看电视节目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娱乐,另一个是猎奇。对于前者,编导既要从节目的形式上下功夫,又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而对于后者,主要是要在内容上下功夫。
        国内有很多电视节目只要借鉴一些国外电视节目的相关元素,就能在一定时期内创造收视率上的高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这些节目中的某些环节或者某些节目元素在国内没见过,很新鲜,能够吸引国内观众的眼球。但是一段时间后,新鲜感过去了,如果内容上也没有突破的话,很可能造成收视率下滑。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是电视节目生存发展的原生动力,因此电视编导要源源不断的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内容的节目,才能一直吸引住观众。标新立异、开拓进取、想他人所不敢想,相信自己的直觉,积淀各种素材,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引发创新的热情,扩大电视节目的容量,吸引群众视线,让人耳目一新,只有这样才能将电视节目制作得更加优异。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培养途径
        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当今社会正处于全媒体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逐步提高广播电视媒体节目质量,就需要加强编导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执行能力,有效优化和创新广播电视节目,使更多观众认可广播电视节目。一是加强学习节目制作,这需要精准定位节目,良好把握目标观众,有针对性地制定节目发展策略,以此为依据有效创新优化现有节目,提高观众认可度。二是,创编节目时,应将自身的创新思维融入其中,在借鉴其他新节目的同时,根据自身的目标观众需求和实际情况来创新节目。
        2. 增强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电视节目创作基本知识是学生的基本功底,要加强欣赏中外一流的电视节目的代表作品,从鉴赏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博览与精取相结合。在广泛吸取艺术营养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对电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审美是电视艺术最本质的特征,而观众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的中介因素是人的感情。因此而产生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这种审美效应会引起人的思想升华和行为驱动,激励人们去探索、去追求、去抗争。在创作中就能够比较自觉地注意驾驭栏目的建构,以适应观众审美需要。
        3. 融入新媒体,全面整合资源
        虽然说新媒体发展之势十分迅猛,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具备的收视基础仍然不容忽视。为确保广播电视媒体竞争优势得以充分凸显,应重新确立发展定位,同时充分结合新媒体技术和传播模式,有效拓宽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空间。在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应对新媒体具备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满足观众多渠道和快速获取新闻的需求;而在节目制作方面,应摒弃传统思维及模式,汲取新媒体经验,与传统媒体优势进行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革新,基于资源的全面整合,为媒体融合发展的良好实现提供有利条件。
        4. 立足观众需求,创新节目播出形式
        为确保广播电视节目能够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在注重创新内容的同时,还要注重创新播出形式。在针对节目形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观众需求,此时需要广播电视编导能够以市场变化和人们在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需求等为出发点,应用新媒体思维。目前受多元化思维影响,人们对同一事件的关注点往往会各不相同,对此就需要编导人员考虑怎样全面掌握观众关注点和热议话题内容。
        5.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要想把自身工作做好,就需要提升素质能力。首先,互联网时代信息高度垂直细分,主流媒体更需要专业支撑,需要吸取专业人才。学生应加强学习与自身相关的业务知识,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确保自身综合素质水平逐步提高,使自己成为专家型人才。其次,积极转变重经验轻理论这一传统思想,基于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强化,在理论知识方面加强学习,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创作更多优质节目,有效吸引更多观众。


参考文献:
[1]新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发展[J]. 王丹.记者摇篮. 2019(08)
[2]浅析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意识的培养[J].秦琦琅.记者摇篮. 2019(08)
[3]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素质分析[J]. 张冰阳.艺术家. 2019(05)
[4]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路径[J]. 徐逢基.记者摇篮. 2019(03)
[5]谈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对电视节目质量的影响[J]. 孙银银.声屏世界. 2020(05)
[6]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对电视节目质量的影响[J]. 韩雪春.商业文化. 2020(31)
作者简介:彭炳谕,(1993.08.15),四川传媒学院,男,汉族,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大学本科,助理实验师,广播电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