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玉兰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中心小学 广东 广州 51099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综合素养的证明在传播班级正能量,彰显教师教育成果方面具有重要指示参考作用。作为班主任,在建设传播和指引班级文化事业事业方面尤其要多参与多重视,用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教育 班级文化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综合素养
【正文】班级文化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思想课程,不仅对于教师的引导作用有很大的要求,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配合,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是在成绩单上表现的,但学生的思想课则是靠班级文化的内在修炼和外向输出。班级文化是一股精气神,是靠班级里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一起修炼的。班级文化是一面镜子,真真切切的映射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足与不足,也映射学生在学习中的综合素养水平。班级文化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一种莫大的考验。
一、分析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内涵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重要一环,也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关键养成时期,更是教师教学内容中重要无比的一环。关于班级文化的建设,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是班级文化的引领者,是靠自身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是无声胜有声的日常渗透,是分秒必争的共同参与。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更是全面培养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引路人,这条路就是班级文化的修筑,而让这条路长远的的工程师是教师。学生是路上的前行者,是靠班级文化的指导和滋养来走好人生中的重要路程的,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亦师亦友的,都在共同成长,共同将班级文化做好最大程度的量的正向输出。但是学生的路必须靠教师铺就,方不至于歧途陌路。
二、分析班级文化建设在小学教育中的问题
2.1班级文化是一种抽象性概念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虚无缥缈的精神引领,由于没有具体化的指导方针,只能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日常相处和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改正。实践出真知,教师只有通过制定策略在学生身上得到的反馈结果,才能确定班级文化是否能引导学生正向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这就需要时间,班级文化是无法取得在短时间之内取得重大成效的,这就对教师的教育策略有了更大的要求。
2.2教师不够重视班级文化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是唯一的证明学生优秀的成绩单,从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和班级文化。试想如果教师只知道要抓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这样的班级文化一定是压抑的,不生动的,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都是没有好处的。这样的教育是不够全面的,是缺少凝聚力的,是不足以支撑学生学习生涯的。教师对班级文化的忽视,不是个例,在小学教育中尤其明显。
2.3教师的对班级文化的认知和策略不够合理
在小学教育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的学习水平,将两种概念一概而论,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很大误区。班级文化应该是多元的,是丰富的,是分为内在外在的。成绩只是其中一个部分,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更多的还是精神层次和道德层次的体现。以班级文化是班级的学习水平制定的策略,一定是不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定是片面的班级文化,一定是称不上优秀的。
三、探究小学教育中建设班级文化的策略
3.1教师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班级文化建设观念
教育是一个传递的过程,只有教师先深刻全面了解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才能引领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初步阶段,教师可以在班会上通过制作或截取的动画,
通过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先初步了解学生对这一活动的兴趣,制定下一步计划方案的开展。
例如,教师可以播放《小兵张嘎》的动画,让学生总结人物精神,感受到主人公的抗日精神,并向主人公学习爱国主义的热情。让学生联想到其他的爱国英雄,学习他们身上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守护国家利益的爱国精神。通过这种方式,唤醒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和生活过程中披荆斩棘,迎难而上。
3.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打造健康的学习氛围
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目的,所以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学习管理,从学习习惯到生活习惯全面引导。教育是教师的职业,学习是学生的职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不懂就问,不怕出错的学习态度,学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老师润物细无声的过程。简单的问题,学生不懂的时候,教师也应细心讲解,耐心讲解,不应该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之间遇到学习问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文化和学习氛围。
例如,可以让学习好的同学对学习不那么优秀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既可以让成绩好一些的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通过帮助别人,进一步的把自己的课程巩固提高。成绩不那么优秀的同学可以在帮助下进行成绩的提升,也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班级文化的友好团结。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需要共同参与的构建,是合作中实现共同进步的必要之路,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也可以多参考这一类似的活动。
3.3增加班级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拓展班级文化
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过程,学生正处于活泼的童年时期,对于各种活动都比较好奇,对于新鲜的外部世界比较向往。教师在学习之余,也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放松学习压力,多亲近同学,多接触自然。一些体育活动就是很好的选择,比如接力赛跑,增添了班级活力,在运动中锻炼身体,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拔河比赛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趣味性很强的同时,体会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与学习结合起来实现多方共赢。
例如,在每次的考试结束之后,可以组织一次拔河比赛,不仅可以缓解考试的压力,缓解紧张学习的气氛,也可以通过锻炼增强班级活力四射的氛围感。在这种团体性活动中,最能考验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亲近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级管理和构建班级文化。
【结束语】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建设在小学教育中不容忽视,这是一个长远的命题,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挥着难以想象的作用。教师应该足够的重视和引导,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互动,让学习的花样多起来,让学习的东西丰富起来,让学习的乐趣迸发出来,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真真正正的为学生服务起来。建设策略的提出表明了教育工作者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同时希望班级文化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小华.基于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165-166.
[2]赵双红.打造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