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玉凤
南联邦大学(俄罗斯),罗斯托夫 344006
摘要: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征程中,共产党人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最新的时代内容、赋予最生动的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党的指导思想、国家 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的起点上,回顾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回首党彪炳史册的百年成就,回望共产党人苦难辉煌的百年探索,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到中国伟大历史变革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滋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思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1.1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开端——毛泽东政 治伦理思想
长期以来,毛泽东对政治伦理思想就有自己深刻的认识,将政治伦理思想的客观规律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形成了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致力研究政治伦理思想,阐述了“精神的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等政治伦理思想。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它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运用到治国理念与国家建设发展中。这些政治伦理思想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发展创新
(1)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
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中国进入到了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伟大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变化,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阐述了一系列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精神文明和伦理道德建设的新见解,形成了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其政治伦理思想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神实质,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伦理价值评判标准,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任务和目标,体现着与时俱进的伦理品格。它对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2)江泽民政治伦理思想
针对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判断,形成了江泽民政治伦理思想。其政治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将爱国主义作为精神动力,与新时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党的思想道德建设引领和推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正确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一政治伦理思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的方向。
(3)胡锦涛政治伦理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国外的新发展趋势对我国造成的 冲击,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结合,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胡锦涛政治伦理思想。其政治伦理思想内容包括: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伦理文化,提升诚信意识,加强社会、个人道德建设。这一理论成果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将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习近平政治伦理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标志着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巨变。新时代的发展既弘扬了优秀的文化成果,又孕育出许多新的思想。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汲取了前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伦理思想宝贵经验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政治伦理思想,这一政治伦理思 想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新境界。其政治伦理思想主要包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伦理原则,将公平正义作为伦理价值诉求,积极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表现形态
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形态的明晰概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进行梳理和概括的过程中,对其成果形态的认识日益清晰和更加明确。
(1)“两条道路”,即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实践探索成果的概括,是党的十三大的重大贡献。党的十三大从党的整体历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视域下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不仅在党史上首次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崭新概念,而且从实践探索角度把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概括为找到了“两条道路”。
(2)“两大理论”,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对理论探索成果的概括,是党的十五大的重大贡献。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同时从理论探索的角度来概括总结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获得的重大成果。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3)“道路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党的十七大的重大贡献。
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形态的概括和阐述看,十七大的贡献在于概括的综合性,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和理论两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新的概括,彰显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的两个层次和两种形态,即实践形态和理论形态,前者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后者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表现形态的继续丰富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的表现形态也日益丰富。党的十八大把十七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内涵中加以阐述的“社会主义制度”抽取出来改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道路、理论相并列并阐述了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结构。这样一来,我们党就把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由十七大概括的道路和理论两个层面扩展为十八大概括的道路、理论、制度三个层面。在此基础上,十八大号召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九大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形态由三个层次延伸到四个层次。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四个自信”,推动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含义的认识扩展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层面。这样就从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和精神力量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楼大厦树起了四根支柱,也使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的具体形态相应地呈现为四个层次。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的探索
3.1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
新时代新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征程中,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 勇前进,使命神圣、任务艰巨,面临着一系列的伟大实践。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夺取新征程的新胜利,提出了围绕“进入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这“三新”总部署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实践。这些新理念、新战略、新实践,蕴含着新时代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的丰富内涵。随着新征程新实践的不断深化,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助产士”,必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2 在破解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党和国家的工作遇到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 实践问题,正是在破解这些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现在,我们又进入了新时代新阶段,党肩负着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使命。随着新使命的履行、新规划的实施、新实践的推进,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和外交、军事、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中都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重大成就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相交汇的新形势,迫切需要我们党和我们理论学术界着力破解面临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破解问题的进程中,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2]。
3.3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
正是缘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我们党不断提高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 力和水平,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百年发展,百年辉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充分展示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威力,充分呈现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的强大魅力。
站上新的发展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深化推进,需要我们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将获得的历史经验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力量。一要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此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二要紧密结合时代条件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和基本国情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着眼于“两个大局”,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3]。三要勇于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作坚决斗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敌,对之决不可姑息,必须毫不留情予以迎头痛击。
4 结语
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4]。”中国共产党走过的100年,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神州大地不断演进发展、焕发生机的100年。在这百年演进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国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中国所处的时代方位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不断促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邓飞,张卫平,徐大伟.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历程分析[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3):30-32.
[2]徐光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7(05):4-12.
[3]商志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发展[J].红旗文稿,2021,(09):12-15.
[4]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9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