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助力经典诵读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周风
[导读]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周风
        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三小学
        摘要: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经典古文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新课标将诵读经典已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一定篇目的古代诗词。开展经典诵读不仅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昌盛的需要,也是我们素质教育、国民教育、提升教育品质的需要;更是我们文化办学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驾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诵读经典早已在我校蔚然成风。处处有书香,人人有书气,作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全国书香校园示范学校”的一名老师,我责无旁贷。
        笔者结合运用信息技术助力经典诵读谈谈具体实践:一、借助信息技术,晨读暮诵,在班级钉钉群上传朗读音频或视频,创设诵读情境。二、巧用班班通,举行迎新春诗词大会,积累涵养经典文化。三、国学大会校园海选,助燃诵读国学经典的持续动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经典诵读    诗词大会   国学大会
        随着经济、政治、科技与文化的发展,21世纪的教育内容必将不断更新。信息化是21世纪的特征,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与经典诵读有机融合,教学过程更趋于最优化。下面具体谈谈这些年我运用信息技术助力经典诵读中的教学实践:
        一、借助信息技术,晨读暮诵,在班级钉钉群上传朗读音频或视频,创设诵读情境,养成诵读习惯。
        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学识渊博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大声朗读有诸多好处:即有利于开发右脑。又能改变学生的性格。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大声读还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运用了大声读,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因此,我要求班级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每天晨读时间朗读《日有所诵》或《中华经典导读》。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上读10~20分钟,一年下来时间就非常可观了。晚上要求同学们在班级钉钉群里上传诵读《12岁以前的语文》里的经典诗文,上传形式可以是音频也可以是视频,每周评出优秀诵读作品分享班级群,便于大家共同学习,创设良好的诵读情境。在钉钉群里同学们每天坚持经典诵读,每月底会自动生成诵读排行榜。长期坚持诵读,孩子们就会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去体验、去汲取名篇佳作的精髓;这无疑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长期坚持诵读,就能养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诵读习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让经典进入课堂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经过六年的学习积累,我想学生的收获将是极大的。小学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孩子们能将经典诗文熟读成诵、烂记于心,再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践行,定会终生受用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将经典诵读教育抓在平时,练在日常,更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流于表面化、表演化。
        二、巧用班班通,举行迎新春诗词大会,积累涵养经典文化。
        自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火爆屏幕以来,“诗词之风”穿过荧屏蔓延到我校的校园。一场别开生面的“迎新春诗词大会”在604班教室拉开帷幕。诗词大会共分为:“看图猜古诗、九宫格连词成句、古诗词知识问答、古诗词背诵PK”四个环节。我班家长汪**的妈妈精心制作了“庆元旦,迎新春”诗词大会的课件。活动开始,我通过班班通进入竞赛页面。同学们争先恐后,积极抢答,坚持诵读的同学如鱼得水,平时积累的知识在此得到发挥,古诗词背诵PK环节更是将大会的氛围推向高潮。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华诗词的独特魅力,更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效促进学校阅读指数的提升,加快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步伐,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听,604班的教室里传来“唐诗宋词”的吟诵声,课件大屏幕闪现出来,主持人话音刚落,就有小组举起了抢答牌, “回答正确,xx小组加一分”,不停地换题,不停地加分,每个小组成员都不甘示弱,欢呼声和诗词朗诵声连成一片,形成美妙的乐章。现场的气氛紧张、激烈、同学们情绪高涨,让人不禁感叹。同学们沐浴在唐诗宋词的文化长河里,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愿孩子们在往后的时光里“指梦为马,不负韶华不负己”,做一个“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中国少年!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开展迎新春诗词大会活动,不仅使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化得以广泛传播,而且使学生在此活动中,提高了诵读的兴趣,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深入地开展这项活动。在教育越来越需要调试的当下,让我们重新激活古圣先贤的智慧,让中华经典真正沁入每个孩子的心田!
        三、国学大会校园海选,助燃诵读国学经典的持续动力。
        去年11月20日上午,《中国青少年国学大会》校园海选活动走进我校。陈校长代表学校致辞,他表示多年来,我校重视青少年传统文化培养,持之以恒地开展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将此项活动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典韵律萦绕每一个学生的耳畔。此次《中国青少年国学大会》走进校园,激励孩子们植根安庆本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本次海选题型包括了填字题、填词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九宫格和十二宫格,每场比赛共计12题。试题分为“立德树人”与“壮哉中华”两大部分。选手们沉着应对,答题迅速。经过紧张而激烈的现场角逐,每场比赛中排名前16名的选手成功晋级并获得地方复赛及节目录制资格。所有晋级选手都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完成了个人国学宣传片的录制。“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神”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亮点。本次《中国青少年国学大会》校园海选活动的开展,让校园再度浸润在书香之中,让立德树人更有力度!
        学生在这些国学经典的浸染下,会潜移默化地用圣人的言行举止来规范自己,心地向善,进一步提高修养,真正做到“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我们或许不能做伟大的事,但可以用伟大的爱做细小的事情”。推广经典需要漫长的时间,经典的内容我们无需怀疑,经典的价值是经过几千年来历史的检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自觉地实践经典教育,今天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让他们早日呼吸到最有生命的文字,接触到最有能量的语言,这是每一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这双斑斓的翅膀下,“诵读国学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它用自己的独特魅力唤起了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了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语文课堂也从此更加充满灵动和生机。借助信息技术,巧用媒体资源,真正让它服务于语文教学中,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助力经典诵读之路,我愿一直行走下去……
        
                                                        写于2021年5月3日
        
                     
        参考书目:
 1.《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2.孙双金《12岁以前的语文》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8月第1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