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重庆市潼南区古溪镇幼儿园
摘要:当今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趋势越发突出,表现在行为规范方面、教学方面、教学评价方面、环境创设方面等。因此需要努力践行学前教育的正确理论:转变家长观念,构建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加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监管与支持力度;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教育方法的艺术性与合理性。以幼儿的身心健康教育发展规律为前提,坚持正确的儿童价值观。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措施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表现与危害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1.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
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做小动作,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课的准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
2.在教学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
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听课,像小学生那样学知识,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针,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更是危害不浅。
3.在环境创设方面,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使幼儿的个性充分、和谐、全面地得以发展。但就目前的幼儿园来分析,大多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都没有幼儿的参与,完全是老师自己在办,目的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3-6岁的幼儿是想象力、创造力丰富的阶段,老师不仅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反而在区角设计或者墙面设置上,出现较多的是数字、汉语拼音等“小学化”内容。因此幼儿园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要做到保教结合,创设适于幼儿认知、年龄特点的物质环境。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不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过多过早的规范性学习生活将会导致近视、消瘦、驼背等身体的不良症状的产生。有这么一个孩童段子足以说明现在幼儿的不堪重负: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我们不难见到近视的人越来越多,而年龄也更趋向于年轻化小龄化,在每年新增的近视人中小学生占很大比例,这就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积累下来的弊端。
2.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抑制了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培养
学前儿童具有玩耍的天性和好动的特征,游戏便是孩子们之问学习和互动交流的基本方式,也是培养其社会性的重要途径。但过早的对幼儿进行小学模式的知识灌输,掠夺他们美好的自由空间,控制他们的个性思维和行动性,使孩子缺少了必要的交流、合作、体验,导致幼儿的个性和牡会性很难健康发展,这样以‘拼音写字算术”为主的单一训练教学模式,不利于幼儿学会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生活。性格方面等多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撮性、创造性无法发挥。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学业负担,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
二 、应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策略
学前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权利,浪费了教育时机,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才能,违背了终身教育的原则,降低了幼儿的生存质量,因此要制止学前教育“小学化”,还幼儿一个美好的童年。因此,要从如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转变家长观念,构建正确的学前教育观
要切实转变家长的陈旧观念,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规律,端正和改变对幼儿同的评价标准,幼儿教师要用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教育的案例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时向家长开展幼儿教育理论的宣传工作,让他们通过不定期的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真正认识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的内在本质。明确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科学观察和认识幼儿园的综合办园水平和服务质量,从整体上考察幼儿的智力发展状况和综合素质,思想上彻底改变单纯追求小学语外和“分数”高低的错误做法,坚决纠正幼儿教育的种种误区。
(二)加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监管与支持力度
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总而言之,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鼓励支持正规合法办园,控制非法办园和家庭作坊式幼儿教育机构。严把幼儿园审批关,强化办学条件的改善。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
(三)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
教育学家杜威诉说正确的儿童观是教师最闪光的基础素质,以科学的现代的幼儿教育理论,来指导日常工作实践,幼儿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加大培训幼儿教师文化修养与业务素质,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品德、文化与艺术等方面的修养和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帮助改变教师的消极思想,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
(四)教育方法的艺术性与合理性
教育方法应当合理,充满艺术性。学前教育老师应该组织适台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讲游戏和活动,并且要以游戏教学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求,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另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如经常带幼儿参观公园、博物馆以及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在这些活动中,激发儿童的好奇心,陶冶儿童的情趣,锻炼儿童的意志,让幼儿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性格特征。尊重和正面引导幼儿的兴趣,积极地为发展儿重的兴趣创造良好条件,并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兴趣的发展。
幼儿园应该按照《幼儿园指导纲要》的要求,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参考文献:
[1]豆丁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2年。
[2]教育部教育司:《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 李璐:《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J].湖北: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2013年。
[5]劳拉E.贝壳.儿童发展[M].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张向荣:《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