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背景下政府整合职业教育体系分析——以H市为例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袁婷
[导读] 2019 年,国家出台了“职教 20 条”,提出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袁婷
        徽商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2019 年,国家出台了“职教 20 条”,提出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增大财政投入,带动政府、企业和院校建设一批集生产、实训、培训、技术技能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职教基地。协同推进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育人资源互动共享,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A省作为职业教育资源大省,拥有众多的高等学府、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H市作为A省省会,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经济沿线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愈发明显。今年,H市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A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工作,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全市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笔者深入分析了H市目前职业教育资源现状,从整合资源上提出自己的认识。
        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一)特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调整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控制职普比应当趋于对等的地位。鼓励优质中职学校拿出半数以上的招生指标与高职院校开展“3+2”贯通培养。集中力量在每个市辖县办好一所公办综合性、多功能的职业学校,建立城乡职业教育联合体,推进职业教育市级统筹发展。将职业教育前置进入义务教育阶段,鼓励职业院校与中小学联合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高质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支持本地院校转型升级,实现地方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目标和省域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核心院校争取列入第二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进一步落实“职教高考”制度,扎实推进高职扩招工作,支持更多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针对职业教育空白专业和领域,如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等开展探索,推动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支持中高职一体化办学。
        (三)创新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前项推进职业教育,支持核心院校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支持职业教育院校与本科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通过探索中职、高职和本科高校联合开展“3+2”“3+4”“3+2+2”长学制人才贯通培养试点,系统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依法同步推进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加速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全部向具备资质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放,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二、健全职业教育制度和标准
        (一)完善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制度。调动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力量,鼓励支持规模企业举办新增的职业院校,发展公司结构明显的所有制类型的职业院校,并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或项目补贴等方式给予支持。对举办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符合财政部规定的,可按投资额30%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对办学规模大、质量好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民办职业院校,市、县(市)财政给予奖补。完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和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机制。
        (二)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职业技能培训融入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是 1+X 证书制度实施的基本要求[4]。它将有效弥补学校教育与市场脱节、职业院校标准滞后、教学陈旧、师资落伍、现有课程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1+X”证书制度是对 1 的补充,让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之外,掌握更多新型的职业技能,这就像普通高校学生的辅修专业一样,可激发出学生的技能潜力,提升其职业竞争力。职业教育跟不上新技术、新职业、新业态的发展,出现诸多的空白领域,X 证书能及时有效地填补职业教育的空白,确保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及时跟上产业市场发展。
        (三)建立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制度。建立职业院校与本地网络平台账号的联系,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和改革试点。中高职院校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在职职工继续教育课程学习成果纳入“学分银行”管理。加快推进学分制改革,建立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为个性化、多样化学习提供制度基础。
        三、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一)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推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育人主体双元化。

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定期发布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相关工作指引,引导职业院校建立产业动态调整机制。支持校企合作围绕在线共享精品课程和规划教材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尝试运用VR虚拟技术等方式打造虚拟职教平台。调动财政税收等政策指引,对广泛参与的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规模以上企业要按照一定比例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将开展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
        (二)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要允许职业院校和企业利用场地、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等元素双向投入,合作建立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支持校企共建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搭建公共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室、企业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四位一体的实习实训体系。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利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运营管理模式,有力支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取得和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
        (三)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教师引进机制,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双师型”职教师范毕业生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可适当放宽条件要求。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自主聘任办法,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丰富和完善兼职教师库,支持技术技能大师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或设立大师工作室。培育建设一批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四、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保障政策
        (一)健全经费投入机制。财政投入应当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完善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中职生均财政拨款可适当高于普通高中,并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提高。在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产教融合工程、社会培训等重大项目逐步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扩大职业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完善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倾斜政策,完善职业学校学生奖助学金制度。
        (二)创新编制管理和岗位设置管理。建立职业院校编制和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缓解缺编和结构性矛盾。按照学校教师编制总数一定比例核定兼职教师政府购买岗位数,由用人单位依据市场指导价确定薪金标准。
        (三)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逐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鼓励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现在很多地方争抢人才的主要筹码是降低门槛、提高待遇,但是容才之量、留人之制却是另一回事。“引才引智”的同时,更要“用人留人”,留住人才才是关键和重中之重。相比待遇,人才更在乎的是机遇和未来的发展。他们渴望的是事业,需要的是合适的工作岗位。如果没有良好的就业环境,英雄就没有用武之地。要以清晰的发展思路、产业定位以及完善的产业基础,充分运用产业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务(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五、结语
        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天职”,解决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当然需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三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作为一座以教育为名片的城市,H市在产业、专业、课程等方面有效链接,在办学体系、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方面搭建桥梁,这才是成就职业教育名片的重要工作。
        [1] 朱 俊.产权秩序与治理效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变迁史的回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4):172-183.
        [2] 姜汉荣.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命运共同体:类型与融合的实践创新[J].职教通讯,2020(9):26-31.
        [3] 赵晶晶,张 智,盛玉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布局动力因素与适应性特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0):78-85.
        [4] 《2016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
        [EB/OL].http://www.mve.cn/html/2016/zgqnb_0717/30966.html,2021-01-20.
        [5] 吴智峰,林敏晖,陈 文.制度匹配视角下政府主导的现代区域职教体系优化推进机制探析[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6):55-60.
        [6] 张 静.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落地的地方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6):49-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