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op14的演奏技巧分析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杨叶
[导读]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是德国犹太裔作曲家,《随想回旋曲》是他童年创作的一首钢琴曲

        杨叶
        成都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是德国犹太裔作曲家,《随想回旋曲》是他童年创作的一首钢琴曲,也是他早期音乐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他在创作上将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诗意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结合,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唯美。
         一、门德尔松的生平
        门德尔松生平简介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是德国犹太裔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他出生在浪漫主义时期德国的一个犹太家族,他的家庭富裕,祖父是一位哲学家,父亲是德国汉堡银行家,母亲是从小便学习音乐并受过高等教育的书香门第,他4岁的时候就跟随母亲学习钢琴,年幼的他就在音乐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被誉为“音乐神童”。9岁第一次登台表演钢琴独奏音乐会,11岁时,开始跟柏林声乐学院的院长采尔特学习作曲,并尝试写作凸显了他在创作上的才华。12岁时在老师的引荐下认识了德国大文豪歌德,并与歌德成为“忘年之交”。
         二、随想回旋曲op14的演奏技巧分析
        1.随想部分的演奏技巧  
        随想部分是1-26小节,作品前三小节是引子部分,左手低音八度带我们进入旋律,注意看第一个八度下方标记的指法,5指换2指是为了两个八度音在演奏时保持之间的连接,虽然我们有踏板辅助。但尽量在指法安排上注意音与音的连接,我们右手部分是整齐的柱式和弦,一定要下键慢并且和弦饱满,演奏者在弹奏前三小节时可适当地将节奏作一些弹奏处理,歌唱式的呼吸,右手可由慢到快、再到慢的处理,由弱到强再到弱的音乐起伏,像微风拂过河面,又带有着一丝神秘的氛围。当第四小节右手旋律的进入,仿佛故事真正开始了,好像在描绘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一部分右手的演奏应该用指腹触键,感觉手指被黏在了琴键上一样,这样的音色饱满而又赋予诗意。每个音之间的连接都要充满想法,旋律的起伏要与呼吸对应,渐强渐弱,一呼一吸,将这一段看成一个整体,左右手的音乐相互交融。第九小节出现了第一个crese,旋律进入了第一个小高潮,琶音式的上行停在一个附点四分音符上,音乐婉转起伏,从弱到强,节奏可做一点点弹性处理,给一种有远到近,有近到远的听觉体验。从 15 小节开始,乐曲进入了第一个小高潮,仿佛是一位诗人来到了森林深处。此时,右手弱了下来,而左手以附点八度的形式一步步将音乐推向高潮,并且渐强渐快,到 18 小节,FF 的强音记号告诉我们到达了全曲的最高潮。这一段与 a 段进行了对比,音响效果强大,是随想部分的核心与难度段落连续,随后进入19 小节之后,音色渐渐弱了下来,速度也可渐渐变慢,为22小节pp做好铺垫,音乐情绪慢慢到了舒缓平静的状态,随着最后两个音的自由延长记号,回想部分进入尾声,也为下一段的回旋部分做准备。
        2.回旋部分的演奏技巧
        回旋曲部分使由abaca组成,其中a部分乐曲的调性转为e小调,节奏变为 6 /8 拍的急板速度,回旋部主题一共进行了三次,左右手交替的主旋律有种小精灵在森林中前后追逐玩耍嬉戏的情景。

左右手虽然旋律相同,但右手是双跳音而左手是单跳音,并以复调的形式出现,加大了演奏难度,这里最容易出现弹不清楚的情况,弹奏双跳音时,一定要双音同时下键并弹跳起来时要干净利落,这样更显生动。与之前的随想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主题。
        到39 小节,左手织体出现了八度的来回跳音,演奏这一部分时,左手为主旋律,右手均匀弹奏跟随着左手的渐强渐弱进行,音乐到43 小节,右手出现了 16 分音符的双音交替,在练习时应慢练,确保双音下落的均匀与清晰,再进行加速练习。叠部 A 的出现又回到了主旋律,但在最后四小节右手跳音的下行音阶,节奏与音色稍稍放缓,为回旋的 B 部分做好准备。
        B 部分是回旋部分的一个插入部分,基调由 e 小调转为它的平行大小调 G 大调。67~ 81 小节,是一个三声部的乐段,高声部为主旋律,中声部为双音或单音的节奏韵律,低音是一个舞曲形式的柱式和弦伴奏,这一乐段婉转柔情,仿佛小精灵优美的舞姿,在弹奏时要突出高声部旋律,中声部和低声部要弱处理。82 ~ 90 小节,主旋律由右手转换到了左手,右手是分解琶音,主旋律转换到到了低音,在弹奏时要去突出左手旋律,在练习时,右手部分为技巧部分,要单独加强右手的跑动练习,并在每一小节练习时都要有小起伏,在踏板处理上,应在每小节最后一拍丢掉踏板,这样出来的整体音乐效果是灵巧又活泼的。
        97 ~ 100 小节,出现了一个左右手交替的八度进行,并且力度与节奏不断渐强渐快,是 B 部分的一个小高潮,在弹奏时应手臂手腕放松,手指落键坚定有力,做到清晰均匀,每一个音充满颗粒感,并与踏板进行完美配合,不能出现混音杂乱的音响效果。当达到 sfz 最高音sol时迅速变成轻柔的p。101~ 110 小节,右手为主旋律,演奏时应缓慢安静,好像是在为 反复的A’部分在做铺垫。乐曲进入 C 部分最后一个插段后,音乐又转调回到了 E 大调。右手是带有主旋律的琶音,左手则是低音与和弦音伴奏,这里左手部分要弱处理,音色不能超过右手部分,右手部分在演奏时要有歌唱性的演奏。 189 ~ 195 小节半音阶的音高不断向上,情绪也不断增强,力度到达最后七和弦华丽结束。
        3.尾声部分连续八度的演奏技巧
        尾声部分的 227~236 小节时由16分音符构成的左右手的八度交替快速弹奏,这一段是全曲最为辉煌华丽的部分,采用了连续、快速而强烈的八度进行来烘托气氛,将热烈的舞蹈气氛推向高潮,又在连续而强烈的和弦中结束。力度由 ff 变为 fff,弹奏时要层次分明,强弱对比明显,这里是整首曲子的最高潮难度部分,在练习最后这部分时应慢练,找到左右手的平衡,掌关节的架子要撑好手腕方式,在手腕有弹性的自然的慢速上下运动中触键。
        在 237 ~ 242 小节,左右手连续弹奏的 7 个七和弦,和声效果十分庞大,在 fff 最强主和弦弹完之后手指慢慢离开琴键,给人以无限的延伸与回味之感,全曲结束。
         参考文献:
        [1] 张 艺.论门德尔松 《随想回旋曲》的表演艺术[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
        [2] 曹 漪,邹永红.门德尔松 《随想回旋曲》演奏技巧分析[J].大众文艺,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