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紫薇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从地缘战略来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分别是中亚和南亚地区非常重要的国家。1893年在英国人威胁下,阿富汗埃米尔阿卜杜·拉赫曼(1880-1901)签署的《杜兰协定》,将杜兰线以南本属阿富汗的普什图人聚居区划归英属印度[ 1947年印巴分治后,英属印度的普什图人聚居区划归巴基斯坦所有。],阿富汗永久地失去了这片通往海洋的土地,这也为今后阿巴两国边界冲突埋下祸根。由于边界两侧非法越境及恐怖袭击等活动日益猖獗,特别是9·11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认为有必要按照国际标准管理巴基斯坦---阿富汗边界。本文将分析杜兰线边界问题产生原因及边界管理问题,强调巴基斯坦---阿富汗边界管理对于实现该地区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杜兰线;边界问题;边界管理
尽管杜兰线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公认的边界,但自巴基斯坦独立以来,边界问题的管理一直是两国冲突的主要根源。1893年,当时的英国政府代表莫蒂默·杜兰德(Mortimer Durand)和阿富汗领导人阿卜杜·拉赫曼·汗(Abdur Rahman Khan)签署《杜兰协定》后,杜兰线被宣布成为阿巴两国边界。两国均接受杜兰线作为国家边界,但在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后不久,阿富汗拒绝承认巴基斯坦为独立国家,也拒绝接受杜兰线的地位。巴基斯坦自独立以来,为解决这些由边界争端引发的问题,采取了各种努力,试图缓和与阿富汗的紧张关系。
笔者从国内研究着墨较少的杜兰线出发,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笔者希望读者更加详细地了解杜兰线是大国争霸的不幸产物,也希望大家对边界管理问题进行思考。
一、杜兰线边界问题成因
19世纪中叶,由于在欧洲和近东地区的失利,俄国将战略视角转向中亚,先后占领哈拉、浩罕、希瓦中亚三汗国,势力紧逼阿富汗、波斯等地,对英属印度虎视眈眈。为了保护自身利益,1874年上台的英国保守党主张对俄采取强硬政策,出台“前进”政策。而与此同时,俄极力笼络埃米尔什尔·阿里,并承诺给予阿富汗军事及财政援助。为防止埃米尔倒向俄国,英国总督李顿派张伯伦为特使与埃米尔谈判,但遭到拒绝。在此情况下,李顿发动第二次英阿战争。战后阿富汗与英印当局签订不平等的《甘马克条约》,该条约使阿富汗丧失领土和外交主权,成为英国的附庸。
在随后大英帝国和沙俄帝国的“大博弈”中,阿富汗处在角逐场的中央。为了将沙俄帝国拒之印度洋之外,1893年英国派遣外交官莫蒂默·杜兰德划定阿富汗与英属印度边界的协议。由莫蒂默·杜兰率领的代表团于1893年10月2日抵达阿富汗。最终协议于1893年11月12日签署,称为《杜兰协定》[ Sultan I. Rome, “The Durand Line Agreement (1893): Its Pros and Cons” XXXXI, no. 1 (2004): 16.]。该协定划定了英属印度与阿富汗之间长达2430公里的边境线,即杜兰线。该线的划定把大部分普什图人从阿富汗划入了英属印度的领土范围之内,使普什图人成为一个跨境民族。[ 刘向阳.普什图尼斯坦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76-81.]
在1947年巴基斯坦出现在世界地图上之前,边界条约一直有效。但随着英国从南亚次大陆的撤出,巴基斯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但阿富汗不愿接受杜兰线作为阿富汗与巴基斯坦永久的分界线,不承认《杜兰条约》的规定。
二、边界问题涉及的国际因素
1.1947年阿富汗态度转变
建国后的巴基斯坦因为自身利益原因遵守了所有先前签署的领土边界协定,并以充分的武力和威慑力管理其边界。但是阿富汗埃米尔扎希尔拒绝接受1893年英国政府和阿富汗签署的边界条约。
此外,阿富汗在支尔格大会期间宣布了位于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独立,因为他们深知这些部落已与巴基斯坦创始人穆罕默德·阿里·真纳(Muhammad Ali Jinnah)携手合作,并对他表示全力支持。真纳曾亲自访问部落地区,会见部落首领,这些首领坚定地投票支持继续留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继续在口头上和外交上对边界事务进行干涉争取自身利益,但巴基斯坦都也同样毫不让步。在反恐战争期间,巴基斯坦封锁与阿富汗的边界,以减少阿富汗对边界地区持续不断的干扰,阻止来自阿富汗方面越境恐怖袭击。
2.印度的行为
自印巴分治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之间一直存在领土争端,印度还为新成立的巴基斯坦国制造障碍,并在财政和外交关系方面支持阿富汗,以便在巴基斯坦及其边境地区制造动乱。杜兰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印度的研究人员和分析人士一直把国家政策贯彻在杜兰线这条边界线上。
一位印度研究者阿尔卡·比斯瓦斯在他的文章《杜兰线:历史、合法性与未来》[ Biswas Arka, Durand Line: History, Legality and Future, VIF Monograph, 2013. ]中写道:“1893年和1905年签署的条约都是个人性质的。”事实上,条约是由双方政府任命的代表团签署的。因此,官方任命的代表团之间签署的任何条约都不能被视为是私人性质的。在《奥巴马的战争》[ Bob Woodward, Obama’s Wars, Simon & Schuster Press, 2011.
]一书中,巴基斯坦的关切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问题的严重性,巴方认为印度介入巴基斯坦事务是为了破坏该国的稳定。书中提出,“人们还担心印度出资支持巴基斯坦各地区的分离主义运动,最明显的是巴方对俾路支省普什图人的资助”。
三、边界管理的难题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共有2430公里长的国际边界。由于边界两边普什图人的流动性强,这一边界对区域和全球和平构成持续威胁。巴基斯坦曾多次要求主要大国和阿富汗政府出面封锁这条边界,但都无济于事。因此,巴基斯坦开始在边界一侧设置围栏,阻止双方人员流动,防止非法越境转移。2016年6月,正在托尔哈姆口岸修建边防设施的巴基斯坦安全部队遭到阿方部队袭击。结果,一名巴基斯坦军人牺牲。然而,巴基斯坦承诺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围栏进程。这也是为什么巴基斯坦---阿富汗边界管理仍然是地区和国际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
然而,美国和平研究所的特别报告[ R. Rubin and Siddique, “Resolving the Pakistan- Afghanistan Stalemate.”
]称,“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周边地区都将受益于两国间公认的开放边界”。情况却是恰恰相反。由于毒品贩运、走私、军火贸易特别是恐怖分子可自由越境等问题的存在,该地区陷入了严峻的危险之中。两国都面临自杀式袭击和恐怖袭击的威胁,并不断爆发流血冲突。
四、边界管理措施
巴基斯坦政府在反恐和安全方面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阿富汗和平进程艰难,阿富汗政府控局能力有限,严重恐袭事件不断发生,塔利班有东山再起的趋势。由于与阿富汗有漫长边境和紧密联系,阿富汗严峻的安全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巴基斯坦社会的稳定。因此,封锁和管理与阿富汗长达2430公里的边界是巴基斯坦的首要责任。
为了确保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界的安全,巴基斯坦已经开始在边界上设置围栏。在第一阶段,人员流动较强的边界将被围起来,第二阶段将对包括俾路支省在内的其余边界地区实施围栏工程。
围栏将是阻止恐怖分子不受限制地行动的一个主要因素。这道围栏将有效解决杜兰线的争议。这将推动阿巴两国之间的贸易和其他交流正式化,阻隔毒品自由流通的路径,降低双方贩运人口的几率。世界可以看到这一地区新的和平曙光,这不仅有助于地区稳定发展,而且推动世界范围内和平进程。
五、结论
美国阿富汗研究所于2007年举行了一次专门分析杜兰线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制定了一个五步框架,以便阿巴双方朝着和平解决边界冲突的方向前进。无论这种讨论看起来多么乐观,必须承认,这场有着悠久历史的边界冲突不会轻易克服。无论如何,欧洲赤裸裸的贪婪导致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宿怨,其影响远远超出了1893年匆忙在地图上划出一条线的人的想象。特别是在本拉登事件发生之后,国际社会的目光已经直指杜兰线挑起的争端。很明显,机会主义的英国官员用那些不择手段的政策只不过是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尽管一个多世纪后,人们才感觉到了巨大的影响。
在帮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改善双边关系方面,国际社会并没有发挥那么有效的作用,在9·11事件和美军联合巴基斯坦打击阿富汗之后,阿巴两国关系恶化。战争导致该地区的不稳定、不信任、破坏性因素持续增加,和平已不复存在。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为阿巴两国留下的可行的方法是不断寻找改善双边关系的机会。
作者简介
姓名 温紫薇
性别 女
年龄 23岁
籍贯 河北省衡水市
现任单位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职称 无
学位 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 区域国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