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职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路径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9期   作者:彭雅琴
[导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精神引领和价值指南

        彭雅琴
        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天津市机电工业学校)  天津市  30035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精神引领和价值指南。对中职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良好校风和学风形成的需要,也是帮助中职生应对多元价值观影响的需要。因此,中职学校应通过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社团活动、实践教育等育人路径积极对中职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习近平.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新华网,2021-04-14.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链条中最基础的一环,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社会的精神引领和价值指南,更应成为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因此,对中职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乎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一、对中职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培育的不仅仅是具有相关职业技能的企业一线劳动者,更需要培养兼具德行和技能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因此,中职院校需要将德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切实实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得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更加清晰,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将个人的成长成才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将个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自己的行为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极大地增强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中职院校在“树人”的基础上实现“立德”,进而培育出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有利于促进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外在约束机制,更离不开学生的内在自律机制。而价值观是学生内在自律机制构建中最深层、最持久的影响因素。对中职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影响其内在价值观在在学习行为上的表现,使中职生能够确定职业理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校纪律、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良好的学习风气一方面可以改善班级整体的精神风貌,促进良好班风和教风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因此,对中职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推动学风、教风、班级、校风的良性互动,改善学校整体的精神风貌。
        (三)有利于应对多元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价值观的形成。中职生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社会群体,他们乐于并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年龄尚小、心智尚不成熟、“三观”尚未定型,他们对于多元的价值观缺乏辨别和抵抗能力,容易被一些娱乐化的信息所迷惑,从而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学校亟需加强对于中职生的主流价值观教育。

对中职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是扩大主流价值观在中职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帮助中职生形成正确“三观”的有利举措。
二、对中职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以思政课程为主要阵地
     思政课程作为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中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应具有独特的授课技巧,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既能够结合教材、向学生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又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去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价值。同时,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思政教师还需与时俱进,创新思政课程教育模式,熟练运用新兴媒体去展现思政课程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课程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以专业课程为主要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齐鹏飞.课程思政:各门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N].光明日报,2020-06-16.]]专业课作为中职生习得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是中职学生喜爱程度和重视程度较高的课程。而专业课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对学生影响最为深刻的教师群体。因此,中职院校须重视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堂上对中职生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例如,可以通过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子的方式去激发专业课教师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动力、提升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激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潜力,从而使专业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能够与思政课程相互补充、同向同行。
        (三)以社团活动为主要载体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可以为中职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良好的契机。以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天津市机电工业学校)为例,该校社团活动形式多样,且做到了全员覆盖,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大好机会。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不仅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形成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社团活动时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并结合所在社团的特点去充分挖掘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入的契合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学生的心田,进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以实践教育为主要依托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实践教育。”[[[] 刘婷婷.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以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为例[D].云南财经大学,2017.
基金项目:2020年度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小微)课题编号:XW202031.]]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准则自觉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才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中职院校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实践教育中去。一方面要完善课堂实践教学。这既体现在丰富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又体现在创新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观看主题影片等;另一方面要依托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比如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参观红色革命基地、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从而使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深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核的认知,进而更好地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