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通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钟山中心小学 351257
摘要: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又体现着浓郁的民族性、思想性和文化性,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和厚重的精神力量,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整体性教育内容,对学校育人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县级红色文化资源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论述,旨在培育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引领新时代青少年将自身爱国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爱国行动,对民族和时代精神的世代流传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色资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探究
一、红色资源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诉求
(一)有利于学生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
在信息急速传播的新时代,青少年通过网络平台、电脑等设备能够轻易接触到西方价值对我国文化的冲击,提升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和践行成为新时代的新课题。红色文化资源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组织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事迹,感受红色精神,利用红色歌曲和红色电影等潜移默化培养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遗址等时让青少年亲临现场感受革命先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困难面前奋勇向前、为实现民族独立甘愿牺牲的精神。通过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提升青少年对于我国传统优秀红色文化的认知,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提高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教育资源的多样性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增强爱国主义的传播力度。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借助保存至今的革命遗址, 在身临历史遗迹时,给青少年仔细讲解遗址的由来和历史内涵及其蕴藏的历史革命情操和爱国情怀,让红色文化超越时空向学生传递强大的道德力量与价值观力量,使其思想与灵魂受到强烈震撼。运用无声胜有声的遗物和高大肃静的遗址,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化青少年,激起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精神,提升青少年的精神境界。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红色文化资源中凝结成的红色精神蕴含着抽象意义的教育内涵,它们一一见证着伟大祖国的发展变化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勇往直前、奋力拼搏的历史局面,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新时代的新青年秉持开拓进取的精神,引导青少年从小形成爱国主义认知,继承、发扬红色精神,学习新时代精神,确立人生远大目标,在新时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四)有利于培养奋斗精神。
红色文化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新生继而迈向辉煌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和创业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并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希望。通过对青少年学生实施红色教育,就能让其在历史情境中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体会先辈先烈的奋斗精神,从而教育引导其树立高远志向。
二、红色资源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1.挖掘整合红色资源,创编校本课程
麦斜岩红军第108团革命根据地、朗桥林刘地下交通站、临水尚湖底福建省委旧址、仙游县上宫第一支部旧址、罗迎祥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尤其是景点内陈列的丰富的历史文物,诉说着先辈一个个动人、鲜活的故事。我校按照“情景化、直观性、真情感悟”的思路,围绕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奉献精神、做四有公民教育目的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分别创篇了低、中、高年级三个阶段的校本教材。内容编排上体现一定的阶梯性,采取按年级、按内容分单元编排,努力做到循序渐进。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了解烈士,感受崇高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德,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三位一体的。因此,在下一步的开发中还将大力发掘整合仙游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建设美丽仙游发生的先进人物和优秀事迹,把革命遗迹遗物和改革开放成果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和生动课堂。
2.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丰富活动载体
红色文化是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的直接载体,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德育等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开展一些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将一些经典的事迹以及革命先人的智慧思想和传统节日等与小学的文化特色结合在一起,打造一个有丰富多彩特色的活动。例如在清明节,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扫墓以及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或者革命纪念馆等,同时可以把学生的入团、入队、升旗仪式等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场所教育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宣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领略我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我国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我们现在拥有的安定生活都是由人民英雄用生命换来的。带领学生一起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让学生由内而外的产生崇敬之情,感受红色文化。还可以可开展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艺活动,比如校园歌唱比赛,选择革命时期歌曲进行演唱,歌颂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3.建设红色文校园文化,营造红色氛围
红色文化遍布祖国大地,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当地红色文化引入校园中,甚至于引入课堂,更好的发挥红色化的育人功能。在开展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围墙以及楼道等空白地方布置宣传标语或者举办红色图片展,并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更换,每个时期所更新的不同红色事迹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更多的历史与红色文化。有条件的可以建立烈士纪念室(馆)”比如于洁小学的王于洁烈士纪念室” 内容由前言、王于洁烈士与夫人苏华简介、闽中五烈士简介、战斗历程与遗作、苏华记忆中的王于洁、光荣的校史、前辈的希望与领导的关怀、实物展示组成。学校认真训练展览馆讲解员,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革命传统教育。
4. 创新红色资源传播方式,提升育人效果
创新红色资源传播方式有助于当地红色资源以及革命文化发展与传播。通过创新红色资源传播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将青少年日常接触到的革命文化范围变得更大、频率变得更广,对于青少年爱国情怀的树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本地的红色资源在多媒体上进行放映,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本地革命文化发展历程,直击心灵,从而产生强大的爱国热情。其次,可以通过邀请本地对中国革命有着深入了解的老一辈前来为讲述革命事迹,主要以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述。大幅提升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更有利于了解、记忆中国革命文化的发展,从而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创新红色资源传播方式可以与现代化科技手段相结合,同时也可以和口头传递的方式相结合,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有助于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都有效的利用了本地的红色资源,是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和发展。通过将红色资源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和保障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顺利开展,不管是从教育方面来说,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说,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龙,王环.基于韶山红色资源优势的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03):8-10.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3.003.
[2] 郭霞.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J].文化产业,2021,(06):68-69.
[3] 陈碧霞 .基于本地红色资源培育幼儿爱国情怀的策略探析.教学与研究 2020年7月22期
[4] 陈秀美.地方红色资源在德育中的价值探究.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09上半月
本文系福建省莆田市“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专项课题2021年立项课题《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课题编号:PTMXZ2106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