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亚非
珠海一中
摘要:海洋地理已纳入广东省高考地理的选考范围,海洋意识的培养是高中海洋地理的教学与考试的重要内容。本文是一组海洋地理原创命题,涉及沿海省市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效率衡量、沿海地貌与植被、沿海地区区位优势分析,重点考察了海洋意识。
关键词:原创命题 海洋意识
试题部分
(1)选择题
沿海地区的交通优势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优势的主要来源。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是系统的综合效率,区别于单个要素生产率。GML指数模型可用于测算交通运输系统对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以衡量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GML交通运输指数大于1说明交通运输系统对经济系统增长的贡献为正,交通系统是有效率的,GML交通运输指数小于1则说明交通运输系统对经济系统增长的贡献为负,交通系统缺乏效率。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分为海洋交通运输、陆域交通运输以及海陆交通运输三个子系统。图1是2002-2016年沿海省份交通运输 GML 指数变化图。表1是沿海省市交通运输类型划分,依据是三个子系统GML指数最高的那个。回答下面1-3题。
1. 沿海省份交通总体GML指数及其解读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洋GML指数呈波动态势,说明海洋交通运输量呈波动变化
B. 陆域GML指数持续增长,说明陆域交通系统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直为正
C. 综合GML指数波动与海洋和陆域GML指数变化有关
D. 海洋与陆域GML指数差距最小时,综合GML指数最大
2. 对2002-2016年沿海各省市交通GML指数特征及变化判断错误的是( )
A. 整体上从海洋交通运输主导型向陆域交通运输主导型转变
B. 三个时间段所有省市交通运输主导性至少发生了一次变化
C. 辽宁2009年和2016年交通发展水平达到了最优
D. 海陆交通运输统筹型都是北方省市,海洋交通运输统筹型主要是南方省市
3. 影响交通GML指数及其变化的因素可能包括( )
①自然资源条件②产业结构③交通技术变革④国际贸易水平⑤政府政策
A.①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2)问答题
材料1:珠海是全国知名的海滨城市、旅游城市和宜居城市,是国家首批生态园林城市,也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素有“百岛之市”之称。石景山公园位于珠海市主城区,以千奇百怪的石景而得名,当地人发现这些石头巨大浑圆,外表粗糙肉眼可见较大的结晶颗粒,质地坚硬,用小刀去划没有划痕。
4.高中生小明根据材料一判断石景山公园的石头为花岗岩,试分析小明的判断理由(3分)。
5.推断石景山公园石景形成的地质过程(8分)
材料2:东澳岛位于珠海市万山群岛中部, 面积约4.663平方公里,岛上有环岛步道、沙滩以及明末守岛军民抵御外侮而构筑的铁城、烽火台等,是珠海市旅游的经典岛屿。奇怪的是,岛上植被少见大树,多以低矮的灌木为主。
6.分析东澳岛上植被少见大树,多以低矮的灌木为主的原因。(4分)
《2016年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MAI)研究报告》将海洋意识分为海洋自然、经济、文化和政治意识。报告显示,全国各省(区、市)海洋意识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60.02,刚刚达到及格水平。世界人口的60%居住在距海岸100km的沿海地区。显然,尽管绝大部分人都知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更快,但他们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即海洋经济意识的认识是不足的。
7.试分析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10分)
试题解读
(1) 命题意图
第一组选择题“沿海省市交通运输GML指数分析”文字较多,信息较密集,有吓唬学生的作用,考察的是学生对题干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图表的阅读判断能力,选项设置却不难,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除此之外本组题还有利于拓展学生对沿海地区交通优势和交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解。
第二组问答题涉及自然地理中的岩石、地质过程及植被,是由日常生活经验提取出来的一组题。该题从登山过程中所见的现象提出疑问,首先是思考石头的类型及判断依据,进一步思考这种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第三问则关注东澳岛的植被特征,都属于学生日常相见不一定相识的现象,答案得分点简单明确,较好地考察了地理核心素养,也激发了学生去实地探究的兴趣。
海洋地理选做题选择了海洋意识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为考察对象。广东新高考将以海洋地理作为选考内容之一,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海洋意识。海洋意识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就是海洋经济意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没有很好的海洋意识,是很难正确和完整地理解的。本题的设计就是想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来激发学生对海洋意义的思考。
(2)答案解析
1.C 考察概念理解和读图能力。GML指数波动并不意味着交通运输量波动,实际上交通运输量肯定是增长的,A错。陆域GML在2002-2004年是小于1的,因此这段时间陆域交通运输系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B错。从图里可以看出D选项也是错的,正确答案选C。
2.C 考察概念理解和图表判读能力。A、B、D选项都可以从表1里看出来,海陆交通统筹型并不能说明交通发展水平达到最优,选C。
3.D 可以理解,影响交通GML指数及其变化的因素可能包括 自然资源条件、产业结构、交通技术变革、国际贸易水平、政府政策等。
4.外表粗糙肉眼可见较大的结晶颗粒,说明可能是侵入型岩浆岩,岩浆在低下缓慢冷却结晶充分(1分);质地坚硬,用小刀去划没有划痕,符合花岗岩质地坚硬的特征(1分);外表浑圆,符合花岗岩球状风化后的特征(1分)。
5.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2分);地壳抬升,山体隆起(2分);外力侵蚀下(主要是流水侵蚀),花岗岩露出地表(2分);在阳光照射温度变化以及水、生物的作用下,花岗岩发生(球状)风化,形成浑圆的形态(2分)。
6.原因:沿海受台风影响大,大树更容易被吹到(2分);岛上气候炎热,降水多,容易产生水土流失,花岗岩裸露,土壤薄且贫瘠,不利于高大乔木生长(2分)。
7.沿海地区气候宜人(2分),风景优美(2分),适合人类居住;沿海地区连接海洋与内陆(2分),海运便捷便宜(2分),交通优势明显;渔业资源、海盐、油气资源丰富(2分)。
参考文献:
[1]韩增林,董梦如,郭建科,李源. 陆海统筹视角下交通运输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5):13-18.
[2]李铭泓,黄 羿,朱伟俊,张发根,常向阳. 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J].科技管理研究,2021(9):203-211.
本文是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第五批(2020年度)立项课题“珠海海洋地理探究性课程开发研究”成果(负责人:彭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