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0期   作者:陈翠兰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小学语文学科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陈翠兰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三合小学  贵州毕节  551716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小学语文学科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外阅读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和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完善品格、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发展还不完善,基于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激发兴趣,营造阅读氛围
        小学生受年龄和身心发育限制,很难长时间坚持做某件事情,对阅读也是如此,缺乏阅读的毅力和韧性,不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兴趣是小学生开展任何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样应从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享受。首先,利用名人轶事为学生树立阅读榜样,如鲁迅嚼辣椒驱寒读书、高尔基火灾救书、匡衡凿壁偷光等故事,以此在学生心中树立读书的偶像,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其次,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探索热情和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世界。
        (一)定期开展阅读
        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来询问教师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让他们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爱上阅读;再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外阅读,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让学生从书本中找到快乐,体验阅读的乐趣,比如故事会、阅读分享会、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获取知识、分享喜悦、获得自信,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热情,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另外,学校和家庭中具备良好的阅读环境会使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而爱上阅读,从阅读中吸取知识和营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阅读环境的营造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二)学校开设阅读平台
        学校建设和完善学校电子阅览平台和图书馆,校园要开放书吧、师生阅览室,保证图书更新及时,让学生拥有充足的阅读资源,同时,可以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触摸一体机电子阅读设备,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进行阅读,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在阅览室和教室中张贴有关阅读的名人名言,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营造宽松愉悦的阅读氛围。
        (三)父母注重培养
        父母要对孩子的阅读给予足够重视,为孩子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在家里设立阅读角,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通过身边的阅读榜样来推动阅读,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热爱阅读、崇尚阅读,在学生心中树立热爱阅读的榜样,形成人人热爱阅读、交流阅读、研究阅读的浓厚氛围,推动课外阅读的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拓展阅读范围,提高阅读效率
        高质量的阅读内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指引,为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如果小学生长期阅读质量内容低劣的书籍,不仅不能获得有用的知识,还会出现思想行为偏差,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和甄别书籍的方法,定期向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要注意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相结合、文字与声像阅读相结合。其次,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小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时不能随意阅读,而要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情感,真正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其基本课型可分为读前导读推荐课、读中方法指导课和读后分享交流课,课中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传授,指导学生科学阅读。教师在传授阅读方法时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三、养成阅读习惯,促进阅读交流
        小学生通过阅读广泛学习和积累知识,通过不断学习来修正自己的言行,终身受益,对提升核心素养意义重大。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学校要以创建书香校园为契机,开展晨间诵读经典诗词和午间自主阅读活动,由班主任或值日班长督促学生养成每天在校阅读30分钟的习惯,课后布置不少于30分钟的课外阅读作业,由家长督促检查。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主动阅读有一定困难,要倡导亲子共读,家长工作之余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阅读二十到三十分钟,适时加以鼓励、表扬和引导,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日常学习中时时温习,学以致用。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反思,及时动笔书写读书感悟或心得体会,同时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提升学生良好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跟踪了解情况,加强学生阅读的过程评价,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定期举办各类阅读的相关活动,一方面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如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和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在阅读中培养核心素养。
        结语:
        总之,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去提问,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要从文本中的各个角度去找出质疑点,并进行分析探讨。另外,教师还需依托文本中的人物角色,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环境,感悟作者的创作初心和文本中心主旨,从而让学生的阅读成效活动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曾水娣.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少男少女,2017,1(021):46-47.
        [2]姬发,梁敏.浅谈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9(7).
        [3]胡冬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外交流,2020,026(017):22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