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济宁市技师学院 272000
摘要:一体化课程是目前技工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亮点,一体化课程开发包括了行业、企业调研,实践专家访谈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一体化课程转化,一体化课程标准编制五个环节,一体化课程实施重点考虑了师资和场地保障。
键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实施保障
技工院校是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技工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研深度融合发展,200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始试点探索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改工作,2013年4月,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颁布了《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试行)》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
一、一体化课程定义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
一体化课程不同于传统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后者是进行完理论授课后立即进行实践操作,短时间内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衔接起来,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加深,但它仍然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无法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这种传统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设计没有依照工作任务展开实施,体现不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在工作情境下的主动性。而一体化课程是通过学习体验工作,通过工作学会学习,其本质特征即是工学结合。
二、一体化课程开发程序
1.行业、企业调研
首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所涉及的六要素确定调研对象,这六要素分别是所开发专业毕业生面向就业企业的规模性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在岗位或岗位群中需胜任的工作任务、需要掌握的本行业最新技术、完成上述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可取得的证书类型。根据上述六要素确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一线技术人员、相关行业媒体等不同的调研对象,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相应的方法去设计不同的调研内容。调研时要选取更具代表性、典型性、覆盖性和先进性的企业,调研结束后,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撰写不同层级即中级、高级和技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所开发专业的总体人才培养方案。
2.实践专家访谈会
由技工院校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聚集到一起,明确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后,引领企业实践专家将个人职业成长过程中从事过的具有挑战性和代表性的、体现出职业能力发展要求的、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具体工作任务按照职业成长阶段的不同一一列举出来,梳理归纳后形成职业代表性工作任务列表,对此列表分析提炼后得出一项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完整的专门性工作,即典型工作任务,它反映了一个职业典型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是技工院校开发一体化课程依据。
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企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和骨干教师一起,首先从技术的角度描述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工作情境,其次按照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过程控制-评价反馈这六步法划分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阶段,然后分析每一工作阶段的工作步骤、工作条件、工作标准、关键技术,形成代表性工作任务分析表,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工作主体、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要求、工作方法、职业能力要求,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
4.一体化课程转化
一体化课程转化是一体化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制定的基础,但不是所有典型工作任务都可转化为一体化课程,只有具备教学价值和教学可实施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才可进行转化。一般是将典型工作任务直接转化为一体化课程,其所包含的代表性工作任务转化为代表性学习任务,实现由工作任务到学习任务的转化,企业工作情境到学校学习环境的对接。
5.一体化课程标准编制
就像典型工作任务有描述表一样,一体化课程也要有标准,而标准的编制是为了明确每门课程的学时、课程内容和目标,提出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考核评价等。一般是由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一体化课程的课程目标;依据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工作情境、职业能力要求、工作过程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条件相结合去设计一体化课程的学习任务;利用思维导图或鱼骨图将课程目标逐条梳理成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内容;根据教学场地配置、教学资源和对授课教师的建议去撰写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建议;根据一体化课程的课程目标去设计考核评价方式和内容。
三、一体化课程实施保障
1.师资保障
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师资力量的培养,没有一流的教师,不可能建设出一流的课程,更培养不出一流的技术人才;即使有了一流的课程,没有一流的教师,也很难培养出一流的技术人才,因此技工院校要加大对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参加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加强与其它院校的一体化课程交流合作、直接参与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建设均可迅速提升教师对一体化课程的认知,使教师能尽快融入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同时也要注重教师在企业的实践锻炼,只有丰富了企业实践经验,才能更有效地将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
2.场地保障
一体化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先进的一体化教学场所,而传统的理论授课与实训授课场所是独立分开的,因此学校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建设与一体化课程相适应的一体化教学工作站,力求还原最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但是场所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可先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将场地资源加以整合以充分利用,再向一体化教学场所靠拢,也可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资源如仿真来模拟操作。而由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建立地方性人才培训基地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一方面培训基地可为在校学生提供源于企业真实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场所,另一方面又可为企业、为社会开展技能培训,更是加强了企业和学校的交流互通。
四、总结
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我们要强化师资力量培养,加强校企合作,牢固树立工学一体的职业教育理念,确保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对社会有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腾云.关于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5).
[2]苏慧敏.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职业,2020(7).
[3]韩振才.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职业,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