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玉
盱眙县淮河镇中心幼儿园 211700
摘 要:在如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与信息化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互联网+”也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快捷且高效的全新发展模式,对学前教育发展也产生了比较大影响。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应当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构建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层面,从资源共享、环境建构等多个角度出发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并分析如果能够在“互联网+”视域下确定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模式,进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今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
一、绪论
利用“互联网+”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决策,更是如今教育朝智慧化、信息化方向不断发展的一个趋势。我国始终都十分重视学前教育,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力求能够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信息化与学前教育之间的融合并不紧密,也没有得到良好建设。在“互联网+”不断发展背景下,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能够借助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水平,保证学前教育在今后能够朝着可视化、共享化方向不断发展,这种做法不但能够最大程度上解决之前存在的教学资源不均衡、教师能力无法满足实际要求等一系列问题,也能够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不断激发学前儿童学习兴趣。
二、“互联网+”视域下学前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变革
对于“互联网+”而言,指的就是将互联网作为自身发展基础并将其在多个领域当中加以合理创新与延伸,其是推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更为社会改革、发展、创新经济实体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平台。换句话说,“互联网+”就是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传统行业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延伸,利用互联网思维发现并处理所发现的全新问题,保证行业发展能够与互联网实现有效融合,构建出全新的发展生态环境。对于“互联网+”而言,其所体现出的就是全新的社会形态,其能够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更是在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最近几年实际情况看,互联网与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互联网也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促进各领域、各行业创新、改革的全新平台和动力,对人们日常生活也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基础教育当中,学前教育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构成部分,尤其是在培养人才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为了能够应对老龄化的影响,我国正式颁布并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在今后一段时间当中人口出生率将会不断提升,而与儿童教育相关联的领域也已经逐渐成为了家庭关注的重点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就明确指出要“幼有所育”“办好学前教育”,应当高度关注并提升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力度,保证所有的幼儿都能够获得平等且高质量的教育。所以如何能够积极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幼有所育”成为了很多幼儿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互联网+”环境之下的学前教育将其放置在了一个智能化的技术环境当中,将儿童作为自身关注的重点,通过跨区域联合技术和互联网云端为基础建立的中心模式而进行的智能且科学的教育活动。
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也应当最大程度上的利用好网络评价系统、大数据平台,始终坚持科学、平等的教学原则,保证学期教育能够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在一起,确定一个全新的学前教育环境,这对于不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与效率能够起到十分积极的帮助作用。
三、互联网+”视域下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完善策略
(一)通过网络平台,均衡各地教育资源
从目前实际角度看,对于不同地区所开展的学前教育而言,在与信息幻技术融合的过程中,应当真正的做到协调一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相同地区的幼儿园可以建立统一化的学前教育网络学习凭条,不但包对传统的教学数据库以及系统结构进行保留,同时还应当积极开发“云课堂”,将微课视频、教学视频上传到该平台当中。另外,在应用网络平台的过程中,幼儿园不但要担负起使用者的责任,同时还应当扮演维护者角色。在对平台进行维护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向平台上上传高质量的教育方案,进而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共享,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组织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教育能力
在实施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内容与形式进行合理确认,将信息化元素有效的与一日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要重视传统的黑板板书教育形式,同时也应当充分的利用好信息化设备为学前儿童展示图片并播放视频、音频。另外,还应当积极开展“智慧课堂”的建设工作,设置专门的职能板块,通过信息化技术合理开展学前教育。在确定了较为明确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与方向以后,还应当结合建设模式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教师能力标准,并按照该标准,选择恰当的途径与方法,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培训工作。对于内部的所有教师来说,都应当接受培训,并对最终的培训结果进行积极考核。如果教师最终没有通过考核,那么还应当进行再一次的学习,直到教师能够对信息化设备设施进行熟练使用。
(三)完善信息管理模式,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较为科学且全面的管理计划,保证整个信息化流程能够得到良好健全。从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内容上看主要包括线下管理与线上管理两个组成部分。在开展线上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定期的将相关教育资料上传到平台当中,例如动画、歌曲等等,这种方式也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素材。另外,教师还要对信息库当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定期审核,将那些知识点描绘模糊、质量不理想的教学资料删除掉,防止幼儿在之后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认知错误的情况。而在进行线下管理的过程中,任何管理设备的教师都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对设备进行使用,在使用完毕之后要正确关闭设备。
总结
本文在进行研究过程中主要对“互联网+”视域下学前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针对性分析,首先论述了“互联网+”视域下学前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变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对策主要包括通过网络平台,均衡各地教育资源、组织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教育能力以及完善信息管理模式,提升信息管理水平,希望对幼儿教师今后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平台能够起到积极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林锦忠.“互联网+”视域下学前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J].林区教学,2020(06):118-121.
[2]祝天生,陈柯.“互联网+STEAM”学前教育模式研究——以铅山县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37(05):79-80.
[3]王琪瑶.“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为例[J].现代交际,2020(09):13-14.
[4]陈文汇.浅谈线上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互联网红利时代[J].商讯,2020(12):147+149.
[5]沙小梅.“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方案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0(03):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