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盼盼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松龄路分校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小学体育教学也逐渐开始提高重视程度。不断的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一定的延伸并且开始采用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融入了新的教育理念,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只注重让学生学会知识,并没能让学生理解知识。并且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为本,这样一来,就更符合现如今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 小学体育 教学措施
【正文】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知识学习,它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学习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不一样,他所学习的成效也是不同的。也正是如此,才要采用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层,让不同农历和基础。能力和基础的学生得到更加适宜的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他们学习的潜能。
一、小学体育教育现状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并没有提起高度的重视。在课上也只是向学生传授简单的体育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也采用着传统的讲授法。这就使得学生自身也不够重视体育教育。现如今,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老师开始越来越注重体育教学。这就使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所丰富,教学方法上也开始以学生为本采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讲练结合。这对于体育教学的发展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小学体育教学依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分层教学法能够对其进行一定的解决。
二、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法的措施
2.1教师为分层教学做好准备
教师既然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实行分层教学法,就应该在实行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等等进行分层,身体素质高,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放在一起,以便于教师对他们进行更好的指导以及监督。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采取积极鼓励的措施。除此之外,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针对教学方法的改变,保证教学设计符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课堂教学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2.2因材施教
教师既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实行分层教学法,就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制定不同的教学标准和教学策略。这反映的也是因材施教。不同能力阶段的学生所得到的教育也是大不相同的,评定他们的标准也是不同的。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针对他们的能力和标准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动力。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充分的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来学习。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取得进步以后,教学能力,教学标准也应该随之改变。
例如:教师在进行广播体操这一项运动的教学时,对于不同能力阶段和身体素质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能力比较高的学生,教师对他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更高,在教授的过程中教授的难度也应该更高。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出他的能力。而对于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就是应该更加注重它的基础训练,使他们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能够厚积薄发。这也充分地符合现如今教学的要求,针对每个学生的能力更好地制定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3教学中的动态管理
以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测。现如今,随着教学的改变,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测也开始提上日程。教师应该在每一段课程结束以后对学生进行检测,以方便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做出重新的评估。这就是教学中的动态管理。动态管理的实施是便于教学的调整以及对不同学生标准的变化。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的变化而积极的调整教学策略,这对于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的提高来说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教师在进行跳跃运动这一节的教学时,除了对不同能力素质的学生进行分层以外也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并且针对这种进步来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这是为了教学计划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教学的作用,更好的适合学生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这种动态管理还要求就是的评价标准在不断的变化,学生进步了,教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并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学生退步了教师也应该勉励学生并且更加严格要求他。
三、分层教学法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在采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应该采用隐形分层的形式,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教师在制定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目标的时候也应该对目标进行细化,分为初级目标,终极目标和高级目标。这让学生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更高。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结束语】在近些年来,小学体育教学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家政策的影响。更多的是体育教学的优点被人们发现,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够排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邱毅. 运动竞赛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3):76-77.
[2]王曹瑜. 微课教学视域下小学体育发展变革的途径研究[J]. 参花(下),2021(0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