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李建国
[导读] 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课前预习越来越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李建国
        四川省宣汉县普光镇柳池中心校
        摘要: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课前预习越来越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小学语文学科逻辑为基本依据,充分发挥课前预习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优势,才能为学生提供相适应的“教材”。为此,本文以农村小学为基本研究对象,以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理念为指导,以课前预习为研究切入点,以人教版高段课程内容为具体案例,积极探寻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成效的有效路径,并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论述有效开展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具体方式,以期为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教学实践提供些许思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课前预习;策略分析
引言
        为了深入探究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成效提升的有效路径,本文将详实阐述课前预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并围绕不同层面尝试提出提升课前预习成效的具体策略。相比于其它学科,语文学科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总体而言,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学好语文学科至关重要,不单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具体的语文学科知识,更有利于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课前预习的重要价值
        随着教学资源不断优化与高度整合,农村小学的学生统一集中在乡镇就读,在上学路上花费的时间有所增多,教师没有办法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进行统一指导。学生因缺少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往往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课前预习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影响很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学生真正可以利用的课前预习时间较为有限,在有限的预习时间内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参与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发散思维。小学生通过亲身感受课前预习过程,在预习训练中认知世界,不仅可以深化已有的认知,而且有助于学习新知识、新观点。课前预习是小学生接触世界、了解语文学科内容的有益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认知新生词汇,在长久的坚持下,学生的预习水平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课前预习凭借自身独特的教学方式着重关注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先思考、再学习”的方式更有利于小学生接受和理解语文学习内容。
二、提高农村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成效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预习方案的科学性,明确预习目标
        课前预习并不是完全由学生自己把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此环节,教师需要对课前预习环节进行预设,提高预习方案的科学性,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预习目标。《将相和》是五年级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课文,此篇课文知识点较为丰富,零碎的知识点会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混乱。此外,如果按照常规预习方案进行设计,不仅会影响预习进度,而且不利于学生掌握关键内容,过多过细的教学内容反而容易使得学生忽视了预习目标。

为此,教师可以依据《将相和》一课的预习方案,提前为学生布置《将相和》这篇课文需要预习的内容,先让学生掌握本篇课文的基础知识点,掌握“召、臣、献、诺、怯、荆”等字词,不仅要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要学会组词,同时,总结并归纳课文里涉及的多音字。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预习目标,从教学目标出发指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将课文中的人物设为分析主线,指导学生理清和准确定位课文中涉及的关键人物,引导学生对每个人物涉及的事件、语言、行为等内容进行归纳。
(二)积极运用微课视频,详实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
        教师应深入认知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除了以学情为依据之外,也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从而找到提升语文课前预习成效的方法。面对高段的学生,教师应用的微课视频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教师在应用微课时应充分考虑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小学语文课程和信息技术相互整合的课前预习方式。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为例,教师应将此篇课文的写作背景以微型视频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预习,让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会“处处埋忠骨”,明确作者的言外之意,同时,还可以融入一些具有家国时代背景的资料,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预习目标有更为深入的把握和理解。
(三)加强预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适合的预习方法
        课前预习是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激起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但课前预习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具体的预习内容,而是在于掌握预习方法,知道如何进行课前预习,但最重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教师应从不同类型的文本出发进行针对性的课前预习教学,如以写景为主的文本为例,可以先从文本整体出发,让学生整体感受作者是从什么视角进行观察的,依照什么顺序描写的,再具体到每个景物的描写特点,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此类文本的课前预习方法。与此同时,可以有意训练小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如勤思考、勤动笔等,逐渐改掉小学生走马观花的不良预习习惯。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并阐述自己喜欢的原由。除了预习基本字词之外,还应重点指出在预习中了解圆明园的构造、圆明园毁灭的原因,以及作者借助圆明园毁灭事件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结语
        综上所述,课前预习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是小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基础,提升高段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成效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明确课前预习目标、加强预习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微课在预习中的优势,进而全面提高农村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成效。
        
参考文献
[1]陈喜红,王洪梅,黄冠华. 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研究[A]. 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0.
[2]许梅芳.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55-56.
[3]苏宇云. 论小学语文课前的有效预习[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4]翁益凡.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方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12):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