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珍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842200
摘要:“园林花卉学”是全国众多中职院校园林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对具有观赏价值且具有美化环境功能的植物进行学习,课程内容涉及植物生物学、植物栽培学、植物生理学和园林设计等相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在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国内很多学校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做了深入探索与实践,如将项目教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等引入“园林花卉学”的课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今社会对当代中职学生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中职院校;花卉生产技术;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传统“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理论和实践课堂相结合,理论依托课堂讲授,实践通过教师现场教学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花卉植物的分类、生长环境调控、繁殖、栽培养护及其应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但园林花卉种类繁多,有着典型的地域栽培特点,且花卉生产季节性强,生产进程不可逆,花卉不同生长阶段及其特点不能在同一季节同一时段内一起呈现,现场教学中学生只能观察到花卉植物某一特定时期的形态,由此依托传统教学模式许多教学重难点很难攻克。此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个人客户端与终端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等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
1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存在课程学习内容部分重复问题
中职院校既有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又要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贯通。课程标准一般自己承担制定,课程标准沟通相对欠缺。另外,即使同校的多门课程之间,课程内容也有部分的重复,教师多以各自授课理念为主,缺乏专业框架下课程间的沟通调度,所以学生会在开设课程中学习到部分重复知识。
1.2存在传统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与课堂供给模式单一的问题
根据企业调研和岗位需求确定的课程目标,“园林花卉学”课程内容设定为5个学习项目,即花卉的分类、生长环境调控、繁殖、栽培与应用。5个项目的先后顺序设定遵循了学生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学生完成对园林花卉识别之后,结合对环境调控可操作性因素的考虑,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繁殖,并进行栽培养护和应用。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如果完全按照5个项目涵盖的任务先后顺序开展教学的话,部分教学内容学习的时间会与季节特点相冲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传授是理论教学的主阵地,这种学习途径传递给学生的教学信息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大,而且课堂所授知识不易重现,很难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服务。
2课程改革与实施
2.1与当地政府共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实践基地
花卉生产技术专业需要根据地域特点、行业发展方向,与地方政府开展密切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型人才在推动花卉生产技术行业发展方面的优势,通过与当地政府创建多种形式的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为该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基础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跨越式发展。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建产学研教育实践基地,搭建集人才培养、成果展示、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现代化产学研实践平台,依托花卉科技生产龙头企业,将生产实践与科技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提高学生的花卉生产研发能力。
2.2“实用性”原则在“园林花卉学”课程中应用
“学会栽花卉”是很多同学选修这门课程的初衷,因此,我们将其融入到“园林花卉的繁殖方式和栽培方法”等章节的内容中,理论上详细讲解无性繁殖(分生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嫁接繁殖)、种子繁殖、孢子繁殖和组织培养等繁殖方式和土培、沙培和水培等栽培方法。实践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在宿舍种植多肉植物、球根花卉和一二年生花卉等,在种植过程中体会主要生态因子对园林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多肉植物从叶片开始培养,采用无性繁殖叶插中的全叶插、直插和平置同时进行,随着生根发芽长叶感受细胞全能性的神奇伟大和无性繁殖保持母株优良性状的无穷魅力。土培百合、郁金香,水培水仙,从球根花卉的种植中进一步感受从营养器官到完整植株的完美蜕变。水培千年莲子,关键在于机械破损种皮,在机械破损的过程中,穿插讲解种子休眠的原理及原因,以及如何破除种子休眠,这也是有性繁殖的实例。孢子繁殖则在校园选择圣蕨成熟的孢子叶,套袋并剪下叶片,抖动叶子收集孢子然后撒播于浅盆中静待孢子的萌发。
2.3构建了“产、学、做三位一体”,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产”就是生产。随着中职学校推进校企融合,企业不但获得技术、管理、组织、市场信息等,也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或教育缺乏的问题,落脚点都集中于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学生学习技术也不仅是模拟,而需要进行生产性实训。“产”将使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学”就是教学、学习,教学的含义不仅仅停留在教师施教,可以是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等有关的人员,随着翻转课堂的普及,学生也可以成为施教者。学习者,也从传统的在校学生,转变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企业行业从业者。“做”即应用。在育人的过程中,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聘请企业专家和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论证,指导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学生通过“2+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两年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到企业中开展生产和实习相结合,完成整体教学工作。“产、学、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过程中,三者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三位一体”。
2.4“趣味性”原则在“园林花卉学”课程中应用
园林花卉一直是爱美人士的追求,在精神文明蓬勃发展的今天,花卉已经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以“花卉与生活”为主题作为课程内容的延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不同主题的分享,包括“花卉摄影、花卉与节日、花卉与珠宝、插花艺术、压花艺术和花卉食品”等。全班同学按照3个人1组搜集相关主题资料,制作PPT,并在课堂PPT展示。这一阶段,穿插给学生介绍文献的检索,PPT制作技巧和演讲策略等。分享的同时,设计一些可操作并极富趣味性的实践环节。如“花卉食品”的主旨演讲后,学生在花卉食品基金的资助下,将搜集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花卉食品进行美食分享。
结束语
园林花卉学”是高职阶段园林技术专业,主要对接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和园林植物生产管理与应用核心工作岗位。通过课程学习,实现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积累和提升,为对接岗位打好基础。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探讨和研究,如区域性园林花卉植物实践学习条件的限制、混合式教学设计的优化等。“园林花卉学”课程团队下一步会加大课程资源建设,丰富课程共享内容,发挥信息化平台助力课堂主阵地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颖.试论中职院校花卉生产技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花卉,2020(10):281-282.
[2]王月,张绍山.中职果蔬花卉专业艺术插花技能的培养[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6):11-13.
[3]冯燕.花卉生产技术项目教学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9(02):237-238+240.
[4]张密勤.“校村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农村中职学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5):76-79.
[5]孟庆敏,唐翠,董凤丽.《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A].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科技创新研讨会2016年4月会议论文集[C].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