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验课堂的地理实践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华牡丹
[导读] 高中阶段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
        华牡丹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325800
        摘要:高中阶段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地理课程教学对这一阶段学生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相关知识学习需求,同时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才能够为这一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前提基础。通过实验课堂的开展满足学生实践力培养要求,为其未来学习发展中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奠定良好前提基础。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验课堂;实践力;培养策略
一、引言
        在开展这一教学工作时,往往由于教师不能够重视对学生开展开展实验教学,导致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得到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提升。在当下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落实实验课堂开展,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其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能力的培养提升。通过这一教学落实应用,能够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做好前提保障,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二、教学中的问题
(一)观念有待革新
        在当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开展中,由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传统,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明确当下教学工作开展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长期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掌握高度要求,却不能明确学生知识应用能够培养提升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知识学习过于死板,难以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将地理知识进行充分有效应用。教师应该明确这一问题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革新,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教学方法落后
        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教师长期应用说教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提升。在教学中,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导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减少,不利于师生关系的促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堂高效融入[1]。教师应该明确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对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积极性作用,从而能够不断进行优化完善,从而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知识的高效学习掌握。
(三)教学评价缺失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落实教学评价工作,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得到课堂所学知识的充分巩固掌握,有利于教师明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为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前提。但是,在当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后,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大量的时间应用在重难点知识教学中,导致教学评价的开展时间不足,同时在开展的过程中难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完善,最终导致教学评价工作开展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充分巩固掌握,同时也影响到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主体地位缺失
        在当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长期应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巩固,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的高效学习。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断强调。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这一点,才能够保证学生课堂学习高效性。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对自身的主导地位进行巩固强化,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最终学生不能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自主性的培养提升,严重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重要性意义
(一)全面性人才培养基础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应该结合当下发展充分落实人才全面培养要求。但是,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往往由于教师不能够重视落实实验教学,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低下,难以达到全面性发展要求。

因此,在当下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开展实验教学来落实人才全面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能力的不断培养提升,为其未来全面发展做好前提保障。
(二)实践能力培养前提
        高中阶段学生将面临着各种更高的考验。其中,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出了高度要求。在其他科目教学中,教师仅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就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这一课程教学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落实实验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知识应用能力培养,最终则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这一教学工作高效开展。
四、培养策略研究
(一)以教材为基础
        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实验的开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力,而实验的开展则需要充分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保证实验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才能够为这一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2]。在进行实验时,应该充分结合教材中的开展要求以及方法落实教学工作,才能够充分明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不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提升,满足其实践力培养要求。
        教学案例一:在高中地理《水循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实验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而则能够为期实践力的培养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在这一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用水蒸气凝结的方式来演示水循环过程。在实验教学中,应用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等实验用具。在实验过程中,将烧杯置于铁架台上,酒精灯置于铁架台下,同时在烧杯中倒入50毫升水,在烧杯上方静止塑料薄膜,促使沸腾的水蒸气能够充分附着在其表面,之后凝结成水珠落入烧杯。这一过程中则能够充分解释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概念,促使学生能够得到知识概念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学习培养。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实验操作的参与,能够落实引导,促使其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最终整体教学效率则能够得到提升,满足教学要求。
(二)重视模式创新
        在过去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往往在教师内开展而草草了事。在提出学生实践力培养的高度要求下,应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保证整体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实践应用能力,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良好的实验教学模式应用,能够保证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实验学习中,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满足学生能力培养要求,促进这一教学工作高效开展。
(三)重视实验评价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保证实验教学的全面性,避免有学生难以积极自主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导致其实践力长期存在低下问题[3]。在实验课堂教学中,通过落实实验评价能够充分明确学生的实验能力掌握情况,进而不断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进行强化,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案例二:在进行《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用对比法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通过应用新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在新媒体设备中,能够看到其将淡水与海水进行对比实验的开展。通过两者对比能够清晰明确海水的相关性质,同时能够对其运动特征充分掌握。在应用完新媒体设备后,可以通过以淡水资源为例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思考到海水的相关性质与运动特征,为这一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前提基础,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验中,不断明确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加一步强化,为其实践力培养奠定基础。
        结论: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实验教学则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需求。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落实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实践力的培养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灵华.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教室空间"资源开发[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0(4):27-30.
[2]黄裕玲.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20.
[3]黄莹莹[1].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地理实验教学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0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