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江
宜川县第二小学,716200
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是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h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大课间活动的组织模式、活动内容、场地器材、活动空间、特色活动和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创新学校体育大课间的实施策略,以期提高体育大课间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创新;实施策略
引言
体育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性,具有广泛的育人价值与空间。它涉及育人的各个领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学科之一。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好合理、科学、充满美感的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对丰富体育课程的内涵、延伸体育课程的空间、拓展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原则
一是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大课间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二是坚持全面性原则。大课间活动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标理念相结合,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尽量满足各年龄段学生体能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三是坚持安全第一原则。教师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四是坚持科学性原则。大课间活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且不增加学业负担为前提,合理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将艺术、体育与学校特色创建融为一体。
2体育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对策
2.1创新多样组织模式,保障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力”
2.1.1“集体活动与自主选择”相结合模式
“集体活动与自主选择”相结合模式就是在国版操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教师创编多种形式的自编操或者活动,让学生在大课间中自由选择进行练习。例如,在集体进行完国版操后,分年级进行自编操,不同的时间进行轮换;也可以创编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选择,如在大课间自主活动中让学生进行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跳绳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个人或者集体的练习来满足学生的兴趣差异。
2.1.2“自助餐式”分组分项活动模式
“自助餐式”分组分项活动模式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跳绳等,让学生进行选择练习,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轮换,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校场地条件,还可以将这种模式分为2个时间段进行,如采用上、下午轮换的方式,进行分组分项活动。
2.2丰富充实活动内容,增加大课间活动的“生命力”
2.2.1新兴活动:让大课间洋溢时尚气息
在大课间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为了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新兴运动项目是必不可少的。新兴运动是在当前青少年业余活动的热门项目,如街舞、独轮车、滑板、短式网球、定向运动等项目,运动量适中,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特别容易被当前的中学生所接受、所喜爱。这些项目的引进可以让大课间洋溢时尚气息,丰富充实活动内容,增加大课间活动的“生命力”。
2.2.2创新活动:让大课间展现智慧火花
在大课间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避免大课间的活动项目的单一性,要积极通过活动内容的创新,不断地完善、调整,让活动项目历久弥新,让大课间展现智慧火花。
例如,跳绳大课间,就可以在大课间活动中开展花式跳绳,通过花式跳绳的多种跳法(车轮跳、多种方式带人跳、同面反向、敬礼跳、快花、单摇龙、同步直飞、同步双飞),用极具观赏性的难度动作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动项目的创新也可以从活动的组织形式、内容、音乐的选择上进行创新,如篮球大课间中就可以采用具有强烈节奏感的音乐来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没过一段时间或不同的音乐让学生进行各种运球球性的练习,来充实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大课间活动的“生命力”,提高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2.3合理使用场地器材,提高大课间活动的“利用力”
2.3.1按班级划分活动区域
由于学校的场地条件所限,很多学校的大课间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合理使用场地器材,提高大课间活动的“利用力”就显得很重要。在大课间活动区域的划分上,当前很多学校都采用按班级划分活动区域的方式,这样可以便于大课间活动在人数多、场地有限情况下井然有序,按班级划分活动区域,对学校的场地能充分利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问题。
2.3.2按年级划分活动区域
部分学校的场地条件较好,此时就可以采用按年级划分活动区域的方式来进行,分年级划分场地较大,可以有效满足学生不同练习内容的需求,但是在运用中也应注意按照一定时间段轮换的方式,使学生在不同场地条件下“玩不烦、玩不厌”。
2.4开劈专题特色活动,提高大课间活动的“生机力”
在当前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也应结合学校体育特色来开展,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大课间活动。例如,“快乐足球”大课间活动、“快乐篮球”大课间活动、“青春律动”大课间活动、“挑战极限校园吉尼斯”大课间活动、“谁与争锋”大课间特色活动。通过大课间活动的自主活动、特色活动来提高大课间活动的“生机力”。
2.5发挥评价积极作用,推动大课间活动的“助推力”
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评价来推动,一直以来,大课间活动的评价一直处于难评价、评价烦的状态,建立大课间管理的评价体系是推动大课间活动的“助推力”。在大课间的评价内容上可以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效、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上进行,在评价主体上可以从自评、互评、上级评来构建大课间活动全员参与的新机制;在评价方法上可以从观察法、检查法、调查法和升档进位法来实现大课间活动评价的科学化;在评价机制上可以从组织、合作、成果运行来创新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积极作用,增强大课间活动考核效果。
结束语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扎实开展的时代背景下,体育大课间活动改革和创新压力与日俱增。体育大课间活动并不是单纯为了完成上级文件要求而进行的简单工作,它具有丰富的载体功能和活动价值。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我们就能够判断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和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体育大课间必须紧紧围绕着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和重点,稳步推进各项具体活动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君靓.大数据时代下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56+54.
[2]姚罗霄,姜涛.创建“体德兼修,健康成长”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0):5-7.
[3]韩添阅. 长春市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
,1990.03.23,本科,二级教师,汉族,籍贯:陕西延长,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