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佩珠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6131
摘要:儿童文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课程的专业性地位也是不言而喻。儿童文学的课程开展主要是围绕儿童生理、心理特征的发展来进行教学,并从儿童成长发展的角度来指导实践教学工作。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开展儿童文学课程,教师除了要注重专业学生对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对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如何运用学前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行教导。随着素质教育制改革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教学工作中,也在尝试教学改革工作,为了顺应大教育时代改革背景,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也需推陈出新,基于教育改革环境的发展,本文从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分布、教学方法创新、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校课程;学前教育;儿童文学;教学策略;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数是将来从事学前教育的一线教师,他们的教育业务能力和教学技能将来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质量的发展。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的工作不断推行,学前教育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儿童文学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其课程内容是所有的学前教育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儿童文学的课程研究对象是儿童,其课程建设的目标既要符合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又要注重对学前教师的综合素质培育。实现专业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针对这一教学要求,儿童文学的教学工作须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对学生实践学习的指导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儿童文学课程时也要以热情的态度投入课程学习,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高校学前教育儿童文学课程教育现状
结合目前的儿童文学在高校中教学情况来看,在目前的教学中还是沿用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成绩的凸显。在学习方法上,学生也是以理解记忆为主,更加追求学科成绩。这样的教学成效与儿童文学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也是不尽相同,也反映出了,在现阶段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所存在的教学问题,即对教学目标定位的偏离。儿童文学的高校教学工作忽略了对教学对象的客观分析,造成了理论学习和学生后期从业经验的脱节现象,这种教学目标的偏离使得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能力非常欠缺。其次,教学方式仍是采用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以被动式听课为主,教师为了如期完成教学进度,全程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略课堂与学生的互动,不注重学生的实践指导,对于儿童文学课程内容的探讨也局限于教材内容中,学前教育的学生不能对儿童文学课堂体系的学习重难点进行深度探讨,致使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减弱,参与感降低,整个课堂缺乏活力气氛。第三,学生的实践能力薄弱。儿童文学本身是一门注重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发展的教学课程,对于学前教育的在校生来说,对该门课程不仅仅要熟悉理论知识学习,还需要提升将课程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中的实践能力。而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对教学目标的偏离,导致了儿童文学在高校课程中多为理论课程,跟学前教育的实践工作严重脱节,学生在校期间学的多为理论知识,毕业后到了学前教育的岗位,显得束手无策。最后,儿童文学课程在高校中的课程考核机制薄弱,课程考核多为形式,没有真正将考核要求落到实处。在考核中过于追求成绩排名,对学生的考核要求也只停留在儿童文学的基础知识方面,对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行为能力的要求都忽略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职业提升和技能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更不能深度挖掘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潜能。以分数考核学生业务技能的评价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升高校学前教育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程内容设置
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儿童文学在高校教学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目标的偏离,导致课程内容和实践工作内容的脱节。对此,要实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成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以当前的综合素质教育改革趋势来看,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以学前教育的学生对课程本身的设置价值和课程设置理念出发,针对儿童生理、心理成长的特征来作具体分析,从而引导高校学前教育的学生来了解儿童的成长特点,和对儿童文学的深入理解来培育高校学生对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在今后的从业过程中,实现对儿童成长特点的精准把握,树立尊重儿童文学服务教育的价值观念,提升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素养能力,并做好职业潜能深度开发。
2.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课程理论和实践培训的融合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与高校开展培育的教学目标格格不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优化现有的机械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儿童文学课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对于课程基础内容的学习,同时要密切融合课程理论基础学习和教学技能的掌握, 也就是在遵循以课程内容为主的实用性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将学到的知识反馈至实践活动中。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增强和学生的课堂互动,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加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儿童文学实践能力训练。结合儿童文学本身具备实践性的课程特征来看,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不适合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才是关键。 准确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对儿童文学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模拟训练中,把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明确主要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施行实践,巩固加强学生的训练强度,通过长期的理论实践结合训练模式,可以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课程思维能力,并将其运用至自己的实践教学工作中。比如,在学前教育中,常常会运用儿歌的形式来组织活动。儿童也是最符合儿童成长特征的一项教育活动形式,高校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形式,根据儿童文学课程中涉及到儿歌的表达方式来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儿歌表演训练,使得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练习模式运用到今后自己的岗位教学过程中。
3.整合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课程的教学体系
构建完善的儿童文学教学体系,不单单要明确教学目标,设置课程内容,优化教学策略,课程背后的考核评价机制也很重要。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一个主要形式,整合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也是我国目前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趋势。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设定,仍是以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为着入点,对于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作为参考因素,以学生的教学技能列为考核重点,如学生教学技能示、教学活动设计等。在教学评价中,一方面要做好儿童文学课程理论基础知识和儿童文学审美价值的结合,特别是做好儿童文学艺术组织形式的构建。另一方面在评价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二者的融合,给予学生更加真实客观地评价。真正发挥教学评价机制的学习反馈作用,从而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力。
三、结束语
儿童文学作为高校学前教育的必修专业课程,其课程设置的核心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情感和专业素养能力的培育,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目标设置、优化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构建教学体系等方面对课程教学工作作出创新和改革,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为该课程教学功能的有力发挥提供育人平台。
参考文献:
[1]余永梅. 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知识文库,2016(04)
[2]严倩.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思考[J].文学教育,2017(03)
[3]王静敏 .学前教育本课专业儿童文学教学模式探究[J]. 世纪桥,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