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四塘小学 530216
【摘要】本文对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组建学习型组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少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华而不实的现状,深刻剖析了存在问题原因。并从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各项活动制度,让校本教研规范化;以问题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整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及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规范 学习型 问题意识 引领 互助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所学校的发展内力看教师的教研能力。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抓手。抓好校本教研,构建学习型团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带动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倡导下,抓好常规工作,大举科研兴校已经是各个学校的共识,尤其是校本教研,各校开展得如火如荼,表象看起来很热闹,实际校本教研真正收到实效的还很少,尤其是农村小学华而不实现象普遍。究其原因,一是制度不完善,二是不少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目标导向不明确,流于形式走过场,有名无实。那么 ,如何扭转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华而不实的通病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校本教研。以新课程目标为导,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就是校本教研。即以学校为基地,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直接目的是为了改善学校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而开展的教学行为研究,通过实践得出成效,把实践结果直接应用来解决教学现实问题的研究活动。
对一线教师来说,能解决自身实际教学问题的研究,能增强教学技能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能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才是真正有效的校本教学研究,才真正的从内心去接受、去参与并获益。
基于以上认识,通过实践研究,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构建学习型组织:
一、建立完善制度,让校本教研规范化
(一)理论学习制度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研读一本教育科研理论书籍,每星期撰写读书笔记,由年级组长检查,教导处督查,促进教师学习积极性,提高文化底蕴。
(二)集体备课制度
每周周一下午为语文教研活动时间。教师每期都要经历“集体备课—相互观课—评课交流”三个过程。努力营造集体研讨的教研氛围,强化教研组集体智慧意识。
(三)教学反思制度
上完课后教师及时做好课后随笔,每月写教学反思,侧重反思课堂上的得与失、存在问题应对策略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与自己的对话,从自身的教学活动展开思考,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及课堂生成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包含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可以是教学中的反思,即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敏锐地发现问题、自行反思、迅速调控,检验教师的教学机智;还可以是教学后的反思,即上完某一课或者某一单元后,在理念指导下反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者有效的经验,并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从而自主提高教学工作的目的性,提升教学水平。
(四)听课评课制度
每期教师互相听课不少于15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0节。 听完课后至少提出两处优点一个建议,最好还能引经据典。以此磨练教师的评课水平,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学期结束时由教导处检查评估。
通过这样的活动,促使教师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创造性建议,把自己置身于教学研究的主角位置,通过观课、思考、交流碰撞,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不断地更新和强化,教学行为得到改善,最终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五)开展青蓝结对工程
通过以“老”带“新”,让师父给徒儿上教材培训课,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让新教师很快进入教学状态,然后搭建教学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能迅速地脱颖而出。形成赶——学——超的教学氛围,促进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
二、多项举措夯实校本教研时效,构建学习型组织
(一)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推动教研
教师个体全面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遵从内心查找、界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的讨论,明确是什么问题、问题原因、现状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把它放到校本教研中研究,组织教师实践、探讨与研究, 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既贴近课堂,又贴近学生。这样的校本教研既有助于引领老师进入研究现状,历经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思索和解决,在操练中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要领,使教师真正变成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 又有助于教师解决眼前教育教学中的急切问题,发生即时效应,提高教师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有助于教师个人积累实践经验,丰富和提升实践智慧,促进同伴对话、同伴互助,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师协作体。
(二)以课例研究为载体
以课例为研究载体,在教研中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旨在解决最常见的、最根本的问题,针对性、指导性、时效性强。通过观课说课评课,观察课堂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否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等。课例研讨活动为教学提供了一个研学展示的平台。研究课例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以教学科研管理为主导,实施“学——思——讨——上——研”的教育科研办法, 其中“上”是指上“六课”。 我们在“上”字上下功夫。 一是上好常态课。实行领导推门听课制度和老师随堂听课制度。对教师日常教学进行实时监控、检查与指导。 二是上好示范课。主要是让骨干教师献课,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三是推选优质课。目的是推行师徒结对备课,攻关组集体备课等,加强教研力度。多次成功参加了兴宁杯EEPO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促进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四是打造精品课。
每期的教师研究课,我们都把它当成一个赛事,认真对待,集体攻关,把它做好做细, 希望每个老师每一期都能出一节精品课,并邀请协作区的两所完小点的老师一起来分享研究, 让教师们都领略中心校骨干教师的敬业精神、研究精神,不断树立了中心校骨干教师的形象。 五是坚持研究课。 每学期组内成员都要上一节的研究课。 围绕所开展的EEPO课题,分两大攻关组——平台互动课例组和要素组合课例组同时进行。以此促进教师们的协作研究水平,探索教学的新模式。 六是加强磨课。 开展骨干教师结对子的磨课或围绕课题的磨课等。目的是经历“磨”实现“合”---教与学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科研能力。
(三)课题教研互促,构建学习型组织,实现研究水平提升
树立“问题意识,问题就是课题,教学就是教研”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专题式校本课题研究可以推动教师把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起来,达到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同步提高。 因此,在组织教研活动时不妨围绕学校具体课题积极开展研讨活动,促进课题研究与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整合起来。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理论与实践能力会得到同步提升,教师的理论积淀、研究意识也会逐渐深厚、增强,研究能力逐步提高。 不知不觉中教师学会教科研方法,进而触类旁通,运用到自己日常教学中,解决相关问题,以研促教。浓厚的专题式教研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教师,有利于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例如,我们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围绕学校重点课题(教育部子课题)《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究》进行探究,教师们通过自编校本教材、带领学生动手制作绣球、把学过的古诗、寓言童话故事、卡通人物等引进绣球综合实践课堂、绣进绣球的花瓣上,巧妙地把学校文化和语文学科知识有效地整合起来,厚实了学生的壮族骆越文化根基,调动了学生学科素养存储与运用。该课题已顺利结题。
再如EEPO有效教育实验,首先我们抓好教师培训、理念更新工作。
1.语文教研组根据学校科研室制定的EEPO科研工作方案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并在平常教学和校本教研活动中逐一落实好方案。
2.组织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城区教育局举办的 EEPO培训,积极让老师走出校门,参与示范课、讲座等,为教师创造互动学习机会,增效益,求提高。
3.教研组做好非实验教师的二级培训工作,一是及时的印发一些课题资料,供老师们学习,并参照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二是组织非实验老师一同参加各级各校协作区举办的EEPO现场会。三是鼓励实验教师积极把培训的笔记与非实验教师共享,并因时地利尽自己所能及时解答或者传输相关的操作要领。不明白或困惑的地方,及时反馈到教研组长,利用教研组内的智慧来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向科研处汇集意见,由科研处集学校各学科智囊团力量或向教研室请求支援质疑问难。
4.为老师搭建展示舞台,历练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参与精神。教研组利用双周周三的读书沙龙活动,以 EEPO理论为主体分年级组做东进行理论分享,经验交流,从理论的高度刷新理念、从实践的角度指导教学的具体操作,强调团队的组织与参与意识,突出角色分工与团队合作精神。汇报内容:EEPO 学习主题内容分享理解, 或教育理论文章,或经典故事文章(对教师成长,为人处事,启智等文章)。年级组长明确组员分工,避免边缘人物出现。分工从以下角度考虑: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读文章,内容分析)、补充发言人(别样角度发表见解,联系课堂实践谈体会)、总结归纳发言人等等。主持人活动过程中适当穿插反检测等活动促进全体语文教师的参与热情。学习内容、分工视情况灵活定,但是读书沙龙活动做到:学习有主题,探讨有主线,发言有主人。
5.每周一的教研组活动分两个环节有序进行
第一环节总结一周工作,评课等。交流分享不搞一言堂。评课以英国博士思维大师爱德华 德博诺思维方式,“六顶思考帽”进行人员分工。评课,分年级组汇报,体现层次(六个色块思考)。由年级组长负责分工安排: 『白』教材分析;『绿』说创新,提出自己的建议;『黄』列举本课优点(学科性评价:一般课堂评价引经据典评课);『黑』例举本课缺点;『红』经典型评价,单要素评价;『蓝』总结,评估,逐一分析前面5个色块的观点,作出综合评价。
交流前明确要求:年级组内每个队员都要发言,各司其职,不允许越权,该说优点的,不说缺点。但在发言的同时,其他组或本组人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补充。 每次活动分工不固定,人人都有参与其他色块的权利,评课前要主动进行交互分享。每一个色块环节队员都能参与过,如本次说优点的,下次说教材或其它等。如本组人员充足一个色块也可多安排人员,注意分工不分家,各队员积极配合,评课前要主动进行交互分享,集思广益,其利断金。年级组长做好提前统筹安排。
第二环节以图文结构加要素组合为备课方式,进行年级二次集体备课,并确定下一次上课的老师,同时发放评课表,明确负责经典性评价、单要素评价表人员,实行轮流制(评课表在听完课后交年级组长统一管理,组织交互),做好色块人员分工,为下次教研活动评课做准备。
(四)专业引领,促进老师快速成长
1.专题讲座。开展“责任如山,爱心无价” 师德讲座;“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年会专题汇报”;“EEPO有效教育”和“弘扬国学传统文化”等讲座。
2.读书沙龙。利用单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引进EEPO有效教育核心理念:通过组织与参与来实现调动教师间的理论学习与分享互动。
3.以“走出去”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请进来”邀请专家进校指导的方式促使教师观念更新。 我们非常荣幸得到了时任教研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特级教师党雪妮的大力支援,她在百忙中不定时地到我们学校上现场 EEPO哲学方式课, 同时也引来两场城区 EEPO课堂现场赛课,让我校语文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到各校骨干教师驾驭课堂、构建课例研究的精彩。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最有效的、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是现场教学指导。实践证明,专长人员与教师一起设计教案、听课观察、评课议课等,教师受益最大。
(五)同伴互助,开展即时教研,加强教师沟通交流
平时注意挖掘、宣传和肯定教研工作中涌现的典型教学案例、典型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用榜样的力量影响人,形成向榜样学习,向榜样靠拢的教研氛围。二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交流氛围。除了约定的教研活动时光外,即时教研司空见惯:课余饭后,学校场合里,教师围着某一问题或教学内容展开交流研讨,以求化解教学疑难、探讨教法学法;或针对某一学子的表现进行征像剖析、探究教育之方。 大家畅谈教学中的困惑、做法,分享彼此经验,汲取教训,求得共识,优化、改进教学策略,实现共同成长。教师们这些不起眼的形似“闲聊”的行为和过程,就是被我们冠为校本教研的“小插曲”群众性即时教研活动。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碰撞出的思维火花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彼此互相取长补短,而且很具活力。
【参考文献】
1.孟照彬《有效教育研究》
2.爱德华·德博诺《六顶思考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