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璧
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
【摘要】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育人的过程,而育人当育心,正确的价值导向方能润泽学生的心灵,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中华传统文化对育人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笔者尝试探究在初中阶段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策略,使之成为育人的根基,达到文化育人目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班级文化;育人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初中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刻,我们应吸取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精髓,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的内容开展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系列活动,通过阅读把德育贯穿到初中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中,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如何在初中阶段开展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如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润泽初中学生心灵的源泉?笔者试就通过经典阅读系列活动,探究初中阶段传统文化经典育人的策略。试就通过阅读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培养文化自信;通过搭建舞台分享阅读所得,培养个人自信;通过亲子共读活动,搭建孩子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营造良好的亲子互动环境。
一、结合时代需要、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一阶段要适应身份、心理、身体的一系列变化,从幼稚慢慢走向成熟的他们有太多的迷茫、太多的不安。同时初中阶段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之一,初中生由于好奇、喜欢新事物可是鉴别能力不高,所以很多不良的思想容易趁虚而入,此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引导正当其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不是每部经典都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初中生只掌握初步读懂简单的文言文的能力,晦涩难懂的作品会大大影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此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是首要任务。在初一阶段我们不妨推荐《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的等蒙学经典。特别是《龙文鞭影》四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另外,当中涉及的故事背景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二、初三阶段不妨让学生读《论语》、《大学》等作品。《论语》的思想核心为“仁”和“礼”,“仁”所体现的精神无论在何时都是人类道德的精髓。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章节让学生细读,让学生明白“仁者爱人”的三个维度:爱自己、爱家人、爱世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心中便会播下珍爱生命,用爱人之心观照世界的种子。如果学生懂得爱自己那么中学生自杀、自虐的行为能大大减少;懂得爱亲人,那么与家长的矛盾冲突也会减少,懂得爱别人,那么欺凌事件也不会发生。
通过选择适合的阅读资料,并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借此让学生理解、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精髓的策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道德标准,精神风貌,人文素养。
二、多种形式的阅读经典活动,培养文化自信
受中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以及西方节日的传入,当代初中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互联网使他们对世界有了更广泛的认识渠道,对自己喜欢的文化样式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这种选择的多样性,使我们的育人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如果在初中阶段出现接触传统文化机会缺失的情况,中学生对传统文化根本无法接触,就更谈不上熟悉与热爱了,认同危机随之产生。能不能用中国特色文化引领和影响他们,能不能用优秀的文化育人,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系列活动,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接受文化的浸润,从而把传统文化的种子真正地根植在学生的内心,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避免学生出现盲目崇洋心理,达到育人的目的。
1、在吟诵声中熟悉、亲近经典。“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滋润人生。”习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时,我们仿佛跟随着历史人物的步伐欣赏我国的变化。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乐学意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放开去想象,放开手脚真正地投入到文本中,与文本一次又一次的对话过程中,学生慢慢地对文本由陌生到熟悉,由相遇到相知,由初尝到深品。
吟诵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吟诵教学的策略,真正实现“涵泳工夫兴味长”。
2、提笔练字,手书传统国粹。写字是继承和深化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写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在阅读经典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书法记录自己的阅读所得、抄写自己的阅读内容。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从线条感悟文字的美,更能练就学生精神的集中,屏息凝神深入与传统文化沟通与交流。通过手写国粹的策略让学生从写与读两个维度,真正实现与传统文化的对话。
3、辩证探究,落实“立德树人”
在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的时候,不能忽略作品的德育功能。但是传统经典中的思想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那么作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此类问题进行辩证地探究,完成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真正地体现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在组织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辩证探究——古为今用”的过程,学生从自己最真切的认知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辩证地选取适合时代、适合自己的优秀文化作为滋养自己的养分。通过辩证探究传统文化经典的策略,实现了育人“他教”到“内化”的转变。
文化育人不是文化的单向传递,而是通过对受教育者播种先进文化的种子,使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内心深处生根发芽,让他们产生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朗诵活动、吟诵活动、书法活动、辩论活动、我讲经典活动、我为经典代言活动……通过一系列形式新颖的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一步步亲近经典,感悟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搭建舞台,培养个人自信
所有初中老师都会强烈感受到学生由喜欢举手到默不作声的变化,最重要的原因是青春期的影响导致学生不自信,针对此状况我们更应该为学生搭建舞台,让他们把所学、所感、所得展现出来。因此,传统文化育人的功能不但要能内化,也应该“外现”。通过我为经典代言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大胆勇敢地说出自己心中所想;通过书法展示活动,让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提高,充分展现每一位学生不同方面的才能;通过辩论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化的鉴赏能力……通过多元的活动,搭建舞台,为全体学生提供多维的展示空间,培养自我认同感,建立自信。
四、亲子阅读,搭建交流渠道,传递“孝”道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自己一系列的变化与家长逐渐地出现分歧,亲子关系变得紧张。通过发动“21天亲子阅读经典”活动,为家长与孩子创设沟通的桥梁。笔者试就以21天为一个周期,在此期间选择适合家长与孩子亲子共读的内容,让家长以监督者的身份、伴读者的身份、评价者的身份、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中。通过发布任务家长每天了解到孩子的阅读任务成为监督者;通过共读让家长成为孩子的伴读者;通过家长对孩子的点评让家长成为孩子的评价者;通过为小孩解疑、解惑,成为小孩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引路人。使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家长与小孩有了交流的话题、有了交流的机会,而传统文化经典中的优秀思想特别是“孝”的思想会对小孩有进一步的影响。通过亲子阅读的策略使“孝”道在每天的阅读中滋长、生根、发芽,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育人的关键是撒播种子,而传统文化就是最适合育人的种子。种子要能生根、发芽则需要合适的土壤,而合宜的策略则是其土壤。合适的策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其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发挥其无穷的魅力,实现传统文化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何娟.谈中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意义[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年06期)
[2] 于盼.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人生的底色 ——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J].吉昌学院学报(2019年4月第2期)
[3]宣琰.在传统文化中感受爱的教育 ——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班级建设思考
[J].中国农村教育
[4]丁秀荣.中华传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根基 ——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9年2月第2期)
[5]孙淑华.后阅读时代大学生经典名著的阅读现状及对策[J].图书与情报(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