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乔
南京艺术学院壁画系 江苏省南京市 210013
〔摘 要〕岩彩绘画具有其独特完整的语言表现方式,体现出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审美形态。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本文从岩彩画和国画的历史渊源、艺术语言、审美意境三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探究。
〔关键词〕岩彩画;艺术语言;审美意境;
说起“岩画”似乎异常遥远,仿佛一下把人拉回史前世界,石刻来描绘、记录的生活事先民们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岩彩在中国曾经有着极其辉煌的历史,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渊源中,色彩原本就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使用矿物质颜料作画的方式,在历史上曾处于主导性的地位。
一、岩彩画和国画的历史渊源
追究起中国岩画的始祖,会发现岩画和国画的渊源颇深。最先刻在崖上的岩画成为岩彩发展的雏形,呈现出独特的斑斓之美。历代文人雅士对抒情写意的主观追求,促成传统水墨画的兴盛与传承,是融合深厚文化气质与美学的绘画艺术。岩彩与传统水墨画作为古老的画种,同属于传统东方绘画艺术,受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背景的渗透影响。
“岩彩画”的出现在我国可追溯至半坡原始古朴的彩陶,马王堆赋彩浓郁的帛画和漆画,鼎盛于唐代的工笔重彩。但是一度被元以后兴起的“文人画”、“水墨画”冲击成为民族的边缘画种。岩彩画与水墨画只有绘画材料上的区别,这种统一与融合实际上就是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作者的感情和生活。至元代后,推崇“写心中之形象”的文人水墨画登上画坛。“重墨轻彩”致使岩彩绘画处于低迷势态。位于社会较高阶级的文人逸士,借笔墨标榜其高洁雅致,并其自身书法诗文基础深厚。明末董其昌将笔墨视为画幅中重要的审美主体,且重笔墨的精妙趣味。“清初四僧”尤重“尚意”,“扬州八怪”发挥水墨特长。传统水墨绘画在特定时代中成为主流画风,岩彩画逐渐淡出了绘画的主旋律。
二、岩彩画和国画的艺术语言
岩彩画是古老绘画语言形式,它主要体现在绘画材质上的突破。岩彩作为一种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色质稳定,彰显晶质美感,具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结构。岩,表意是指大自然中存在的天然岩石,彩,表意理解为色彩,而在岩彩的概念中通常是指天然存在的具有色相的物质微粒。这种天然的彩色微粒也决定了岩彩绘画语言的表现方式具有其独特性和局限性。岩彩材质的独特性表现在,根据不同粗细的彩色微粒可分为粗颗粒,中颗粒,细颗粒,材质粗细不一、轻重不同,这也决定了岩彩绘画的呈象方式:平面造型,层面叠加,迹象表意。
笔墨是构成国画艺术语言的要素,也是岩彩要吸收的重点,对于笔墨技法的理解及掌握与运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岩彩画作品的水平。岩彩绘画与传统水墨画作为中国绘画分支下的两类派别,自然充分展现我国传统绘画造型语言,极具意象式的结构方式,在岩彩绘画中,金属箔质薄色亮的材质感,减少画面些许沉闷且高贵典雅,有较强的装饰性。在现有金属箔基础上,借助硫磺水、熨斗等可做出更多层次色彩的箔色变化。此外,贴箔与砸箔方式力度的不同,最终金属箔的画面效果各有韵致。
国画讲究骨法用笔,用笔有方圆正侧,转折顿挫;在岩彩中也一样讲究笔法,在评定一幅岩彩作品是否好坏时,作品中是否具有笔法是检验的标准之一。笔墨技法中包括线、点 、皴、擦,而线是主要的。墨,一般多指墨色,实际引申到我们岩彩画中即指色彩,墨分五色的墨色在色彩中可归到黑色之中。
笔墨技法所包含的笔法和墨法,一般来说,笔法是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墨法是表现物象的浓淡虚实,以至体积感和质量感。传统水墨画的颜料大多使用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同时,"墨分五彩"的中国传统"重墨"思想,又衍生出一支独特的用色体系并贯穿于我国传统水墨绘画的脉络之中。在水墨画中是用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而引用到岩彩画中则是指各种色彩的浓、淡、干、湿,墨色可算是黑色的一种,而岩彩画中的黑色就有多种,如岩黑、纯黑、纯黑朱、猛黑等,当然也包括墨的黑色,这些黑色单独作为一个颜色也具备浓、淡、干、湿的变化,就可以创作出丰富的深具墨法的绘画作品,更何况岩彩画在拓展了色彩的用色范围之后,其宽阔的用色领域丰富了中国绘画表现内容的可能性,笔法和墨法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一笔下去,不仅“下笔有凹凸之形”,而且画面有“精神气魄”,“传神写意”之精气,这是中国水墨画中的精髓,也是我们岩彩画中所需要的,是我们必需吸收的精华,也正是如何吸收传统绘画关键点之一。传统水墨画工具材料的唯一性形成其古典传统的技法方式: 勾、皴、点、染、泼、破、积。勾勒讲究骨法用笔,中侧锋交互为用,重笔墨线条的多变化,皴擦在表现山石肌理上运用最广。
三、岩彩画和国画的审美意境
岩彩的材质美感,岩彩画中主要的用材是纯天然矿物色和新岩矿物色,它们是具有晶体颗粒的颜色,不同的粗细,产生不同的颗粒,呈现出异常丰富的色彩效果,用到画面后会产生熠熠闪光的折射,如同钻石的折光,现出画面的贵气和高雅,深邃而透气,画面充满自然之气。而这一材质美的独特性,又正是其它任何画种所不具备的,由不同颜色的颗粒反复叠加产生色点的视觉效果,具有一种朦胧的感觉,适合东方人审美习惯,并且要把石色层层叠叠相加,最后做出一种肌理和班驳,达到不可复制,十分耐看的审美意境。另外,矿物色的粗、中、细颗粒按不同比例在画面中的分布,让画面产生厚薄的对比关系,使画面自然统一,和谐而具节奏感,这也是其他画种所没有的。"采用勾勒、涂染、喷洒等手段的运用,使得岩彩画具有更丰富视觉表现力"。这些技巧方式进一步和谐各材料的肌理审美意境。原始岩画、敦煌壁画等等,都显示出古代华夏民族在运用天然矿物质颜料作画方面所表现出的纯朴审美意识和率直情感。
传统水墨画的诗韵意境,国画讲究画面的气韵生动,这里的气可指气度、神气,即精神的表达,韵为韵律、节奏。传统水墨画看重线条、虚实、色彩、透视、构图,为画面意境创造提供了完备的条件:线条作为物象的基本构成元素,具有独立品格——质朴天真、浑厚有力、飘逸灵变等等。虚实彼此渗透,无画处虚为意境,色彩为墨色之外的绚烂。透视创造更为广阔视觉空间,构图统领画面气象。再具体一点,也就是画面的布局和结构的疏密与松紧,这是画面整体显现出来的一种感觉,也是画面能否具有意境与意味的关键,这一点也是我们岩彩画要向传统中国画中汲取的营养,一幅岩彩画是否具备意境和意味也是评判好坏的标准之一,意境产生的审美境界为画家情感思想的高度升华。 在谈了笔墨与岩彩画的关系之后,岩彩画的具体评判标准也逐渐显现,一幅优秀的岩彩画作品,首先应具备扎实的笔墨功底,更深入一步,它要具备用线上的老辣,用色上的随意自如,干、湿、浓、淡与线、形结合的完美巧妙,整幅作品应具意境与意味,精微处极致,松动处气势磅砣,邯畅淋漓,实际上在岩彩画中笔墨可延伸为笔彩。
岩彩与传统水墨画作为传统中国绘画两类派别,在特定的发展环境中渗透影响,彰显东方绘画语言的独特魅力,对二者多方面的对比研究,更加清楚认知岩彩与传统水墨画的和而不同,各自的绘画特色。最后,期望找寻出彼此交流的桥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绘画创作中展现更为宽广的视野与境界。
参考文献:
[1]郭正民:《中国重彩画技法》,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
[2]胡明哲:《中国画学刊》,2014年第四期
[3]王朝闻:《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