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因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杨洋1 岳威2
[导读] 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要适应社会和岗位,就必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精神和习惯。
        杨洋1  岳威2
        1.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2.2.武警警官学院
        【摘要】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要适应社会和岗位,就必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精神和习惯。作为一名老师,在校期间不但要给学生灌输新知识、新技能,打牢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更新观念、教给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学习内容的脉络线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对每一个人来说,光依靠在学校几年时间所学的知识去应对今后的各种挑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好随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准备,这时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和宝贵。
        一、帮助学生更新观念
        首先要明白,一个人有没有这种不间断学习的观念和意识区别将是很大的,这将决定一个人是否会以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时代要求,是主动还是被动、积极还是消极?这就会间接地影响其学习能力。因此,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逐渐地帮助学生培养和建立起这种意识和观念,使学生能以一种主动、积极地心态去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在引导过程中应着重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发展到今天,知识的创新速度非常快,现实社会对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在一生中不间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否则就会被现实所淘汰,这是每个想有所作为、想生活得充实而有意义的人都必须面对的。其次要把握的是,这种观念必须要是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心中,而不是某一阶段。所以要求作为教员必须要在平时上课、与学生交流时通过言传身教不间断地、潜移默化地把这种观念传递给学生,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效应,让这种观念永久地建立在学生脑海里。当学生在心中建立起这种观念后,才能很自主、主动地应对以后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现实要求,而不会由于内心恐慌感而产生消极与厌烦情绪。


        二、着重打牢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员要通过各种例子和手段帮助学生走出这种误区,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观点,把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学扎实,以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员在“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把80%的课时都放在了基本视图和绘图基本功的讲解与训练上,而在专业识图上所花的时间却很少,学生们普遍担心以后看不懂专业图。但事实是,学生们学完这门课时心存的疑虑一扫而尽。回过头来分析,不难发现主要得益于教员对基本视图和绘图基本功的反复讲解与训练,使得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后才能使我们具备这种学习新东西能很快上手的学习能力。事实证明,有扎实基础知识的人其理解能力会很强,学习新东西也就会很快。因此,作为一名教员,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就是知道哪些时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然后通过反复的训练、重点的训练使学生对这些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学的非常扎实,为以后学习其它新技能和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方法
        掌握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这将决定你的学习效果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为了引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我的做法是:在平时分析课程时,应把所需要讲授的知识解释清楚,同时也强调把分析问题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了解教员是如何分析教学内容的。比如在讲授每一章或每一节课时我都要认真地给学生介绍这章或这节课程的重点,该如何分析和确定才能有效把握这章、节课程的内容。其次,要学会找出每一章的脉络或主线索,准确定出这章内容的主要线索才能很好地把各节内容串联起来。第三,每门课程在遇到研究的难题时都有其独特的解决方法,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有可能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们以后地学习或工作中能触类旁通地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员,除了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地职责外,还应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以认识论和方法论。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如果每门课程、每章、每节都能进行这种分析,学生在接受知识地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学会各种分析方法,教员也就能做到在介绍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科学地学习方法,使学生以后在没有教员指导的时候也能懂得该如何去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或一种新的技能。
        对一个树立了新观念、具备了扎实基本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人来说,不管将来需要面对怎样的挑战,他都能通过自己很强的学习能力学习各种新知识和新技能去从容应对。
        作者简介:
        杨洋: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  
        岳威: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射击教研室  讲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