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曼丽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 402247
摘要:本文详细阐明“课程思政”的概念,以《路基施工技术》为课程思政建设试点课程,系统探索和设计“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实现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关键词:课程思政,价值引领
1.引言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源起于上海。自2014年起,上海市在教育部指导下,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2017年6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上海调研片会暨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充分肯定了上海“课程思政”改革敢为人先、谋划超前的经验和做法,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模式。“课程思政”成为上海高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实践探索模式。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在专门的思政课程之外的课程(包括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高校设置的各学科、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从战略高度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全课程育人格局,使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并始终贯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正如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邱伟光教授对“课程思政”概念的阐释,即“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1]。
2.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依托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首批课程思政试点课程《路基施工技术》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结合专业特点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践行“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明确合适的“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2.1树立课程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建设是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战略举措,在开展课程思政前,首先团队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认识到专业课程也兼有“立德树人”重任。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为团队教师提供培训,组织参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推进课程思政。深化协同育人”高级研修项目。让专业课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重在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落脚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结合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元素
课程教学团队的老师在暑假期间集体下一线企业实践,集体备课研讨,根据《路基施工技术》课程特点和任课班级的专业特色,除了挖掘典型的课程思政要素,如“一带一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第一座公铁两用桥南京大桥,詹天佑事迹,水上最美公路,十三五规划中交通运输规划(2021年变更为十四五规划)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再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内容重点,进一步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并将这些合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各个教学单元教案中。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绿色施工,保护环境”这样的理念融入到施工技术的讲解中。
老师注意实时关注和学习行业,国家政策,及时融入课堂,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如引导学生关注行业政策变化,例如建筑行业的信息化,重庆的“智慧工地”建设等,关注“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五年规划,行业的五年规划涉及到我们每个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会影响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生自行观看中建集团主题教育片《红色基因,蓝色力量》,提升学生们的人文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设计和完善教案。既突出课程思政的共性特点,又突出自身课程的个性特点。整个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交通强国”的意识,看到过去几十年国家公共运输线路“八纵八横”的变化,学习老一辈交通人的迎难而上,克服艰难险阻的品质,认识到交通工程建设的使命担当。
在教案中列明课程思政要素,同时依据“学习强国”中的内容适时地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落实到平时的作业练习和试卷中。从课堂内到课堂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和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3融入第二课堂
各专业老师按照专业与辅导员老师,每月进宿舍一次,了解学生的情况,尤其关注新入学的大一新生和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情况。引导学生自行观看中建集团主题教育片《红色基因 蓝色力量》,联合学院各个专业举办“交通强国”系列讲座,为学生提供提高认识的平台。因为BIM技术逐渐在工程领域推广使用,所以在上课中引导学生们关注工程信息化革命,各个地方对BIM技术应用的推广政策,认识到自身可以为“交通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无损检测技能竞赛,提升技能水平,并获得一等奖。
2.4加强协同联动
善于借鉴,与校外有关高校同一门课程任课教师开展协同创新,学习借鉴有益经验和做法。如果专业课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够,育人能力不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握不准,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势必产生对学生价值引导的偏差,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高职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对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所以精准对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协同创新,精准对接课程思政讲授内容与要求。通力合作,与教研室同事采取集体备课方式开展协同创新。开展研究,紧扣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等进行理论分析和对策思考;多方征求学生意见建议。培训提高,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有关专题培训活动、经验交流活动、教学观摩活动等。
3.结论
高职院校在突出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发挥专业课的思政育人和价值引领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 “课程思政”,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协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专业教师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具备一定的育人责任意识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技巧,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要让专业课所有课程发挥隐形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必须系统探索和设计“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 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
研究项目: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专项校级重点项目《新时期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田曼丽(1989年1月-),女,江苏徐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