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王天鹏
[导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可以更多的利用各种便捷手段和方式融入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获取新知识。
        王天鹏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枣园中学
        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可以更多的利用各种便捷手段和方式融入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获取新知识。教师们平时要积极投入新课改和新要求的教学观念中,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另一方面课堂的学习效率也会跟着提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内涵
        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通过寓教于乐去获取道德法治的知识,实际上就是让教学变得更实际化,让学习变得和生活息息相关,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更有探索的动力,从而更好地接受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学习结合生活之后,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书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在生活中利用知识,在知识中感受生活,将化繁为简的学习方法逐渐渗透到教学中。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道德与法治课堂采用生活化教学后,教学情况会发生变化,课堂将更加活跃、生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乐于学习、探究,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效果将大大提升。这能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从而体现本学科的特殊作用。同时,其能充分发挥本学科的德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坚持立德为先、修身为本、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培养具有高远志向、奋斗精神、乐观态度的人,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例如,在教学“成长的节拍”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真实的成长经历,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完成对课程的生活化创新。采用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可以基于生活中的榜样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命题印象,有助于学生在理想思维框架下付诸实践。这对于优化初中生的行为模式、引导学生主动践行优良的道德品质、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引导初中生大胆改善周围事物、建设良好融洽班集体氛围有重要的价值。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下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在生活中进行改造实践,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感和提高实践能力。而课后练习和阶段测验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好检验。通过实践可以得知,生活化教育模式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该方法提供了实践支撑。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融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并结合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以及理解能力,选取学生更容易理解的社会事例作为教学材料使用,以提升学生对生活和教育建立联系的理解。

例如在“法律陪伴我们成长”和“人民当家作主”这两节课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先把重点内容梳理清楚,让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尝试剖析,并加以列举多个事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参透。同时,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知识点的深度,也要融入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以牢牢把握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加入适当的教学知识点,以达到完善和丰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目标。对于一些重要性较大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做好对知识点的延伸,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自主表达能力。
(二)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中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时,有时候会无法把握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也不高。对此,教师可以采取积极创设相关生活情境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等工具与设备为学生展示教材内容相关的真实情境,在情境中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在教师进行《遵守规则》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建一个排队买票的情境,让几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买票员、安保人员、排队人员以及插队人员。通过情境剧场的形式为学生展示社会秩序问题,加深学生对情境以及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遵守社会秩序以及规则的重要性,同时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勇于站出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升学生的道德观与正义感。
(三)开展生活化课程实践
        单纯的课本知识不足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真正内涵,如果想将生活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外实践机会,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处理一些具体案例。通过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从其中积累起,这些经验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本知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讲授过程中为学生列举出一些关于革命先烈为祖国贡献生命的故事,引发学生们的共情心和同理心,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伟大。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烈士陵园和抗震救灾等类型的博物馆,这些具有意义的场所能够让学生在参观中直面数百年前为拯救生命而奉献出自己生命的伟大灵魂,让学生们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从而让学生们真正体悟到应该如何让生命发挥的最大价值,在生活中我们又应该如何珍爱生命。还可以去博物馆、科技馆,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观的机会;邀请企业劳动模范、创新精英到学校开专题讲座传播奋斗、创新精神,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社会可大力宣传爱心公益活动事迹等,这种带领学生走出常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参与到生活中去,将课本上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精神融入对生活的思考中,促使学生能够在思考过程中有所体悟,这个体悟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一些社会经验,对于学生不甚理解的地方也应该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拥有更加清楚的认知。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是现代化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因此,在融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及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与生活的关系,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与实际感受出发,确保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更具现实意义,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故事,要为学生提供与他们生活联系密切的场景等,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与自己学科的联系,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素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