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银芬
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 516001
摘要: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名著中的语文之美数不胜数,无论是其语言美、经典故事中的人物美、作者所描述的场景意境美,还是文章巧妙构思的布局和结构美,都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应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当然,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鉴赏、欣赏美的能力,然后在教学中才能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和感受美,甚至去用语言和文字创造美。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审美教育;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教学目标的阐述,除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包括一项非常重要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其中情感与态度目标当中需要培养学生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即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并不是只属于美术课的教学目标。语文具有许多的功能,其功能之一文学语言美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语言美也是非常重要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素养在目前出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做了要求和阐述,表面了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和感受美,甚至去用语言和文字创造美的能力尤为重要。由此,本文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教育作为选题。首先对审美教育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然后对于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给予实施建议。
二、何为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从广泛的角度来说,但凡是运用到使人的心灵感受到美的净化、心灵有美的感受、行为有美的一些改变的一切可以使人感受到美的形式,都应该可以归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但是具体一点来定义审美教育的话,审美教育是只能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教育性和艺术性的手段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形式。文学作品中蕴含着许多种美的形式,比如优美的语言、文章构造,磅礴美丽的意境,故事人物的美好品质等等数不胜数,只要老师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鉴赏,语文中会有很多对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的工具、素材和手段。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实施建议
(一)找到名著作品中的“美人”
不要误解,此“美人”非彼“美人”,因为美不仅有皮相皮肉之美,更有心灵品质品德之美。故事中的伟大的英雄人物,有他的心灵伟大之美,平凡的人物,有它平凡的美,而这些美都是需要我们去用心发现。
我们不说心灵之美与皮相之美谁更好,但是称赞一个人有心灵之美,必是对他的品格品德以及品行的高度赞美,而许多名著以及文学作品中,就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美人”。教师在进行文学作品内容的教授时,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心灵美。
(二)欣赏名著作品中的语言美
名著作品之所以流传千世,备受后代推崇,除了其描述的人物具有心灵美,还在于作者文笔的语言美。如果作品通篇都是通俗的大白话,毫无语言规范和优美之词,则毫无鉴赏,更毫无美感。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形容琵琶女弹琵琶时优美的琴声,白居易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其语言之美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琵琶女所弹乐曲之美。我们通常形容一篇文章写得好,也就是通过赞扬他的语言用的优美,而这种优美的语言,需要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带领学生去感受与领悟。
(三)领域名著作品中的意境美
当你读到王勃的《滕王阁序》时,你有什么感受?即使没去过滕王阁,也仿佛身临其境,这就是语言文字的意境美。王勃用气势磅礴和优美的文字给我们描述了一种意境美,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诗,教师在教学时适时结合一些多媒体视频和图片对学生进行展示,语言文字与视频的结合所展现出的意境美,必会让学生难以忘怀,美的感受也自然油然而生。
(四)体会名著作品中的文章构思之美
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结构,许多,经典作品都有文章,作者巧妙的构思。当你沉浸在语文故事之中时,故事的结尾,作者用巧妙的构思引人入胜,不得不让你赞叹构思之美。例如著名短小说作家欧亨利就是擅长写具有反转和意料之外的短小说而闻名,其有名的一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构思巧妙,故事虽短却让人印象深刻,有趣极了。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名著中,语文之美数不胜数,无论是其作者用词的语言美、作品中经典故事的人物美、作者所描述的场景意境美,还是文章巧妙构思的布局和结构美,都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素材。接受审美教育的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有趣和美好,也是让学生通过语文美来喜欢上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审美教育和知识、技能以及其他教育同等重要。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鉴赏、欣赏美的能力,然后在教学中才能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欣赏、鉴赏和感受美,甚至去用语言和文字创造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年版,第 5 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年版,第 6 页.
[3]管兵.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分析[J].学周刊,2018,(1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