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心理发展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钟华
[导读]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质量的提高,有关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育的开展,已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钟华
        广州市天河第三实验幼儿园  广东 广州 510507
        摘要: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质量的提高,有关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育的开展,已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而处于学龄前的每一个儿童,不论在身心特性还是认知需求上,都有着自身更为显著的特质。其好奇心强,但自制力弱,性格活泼好动,思维比较活跃,且对身边的很多事物都充满着无限向往。针对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这些特性,教师在开展教育与引导时,应切实强化对游戏作用的发挥。并通过对各类游戏资源的开掘、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对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育途径的拓展与延伸。让其在游戏的洗礼与感知下,学会控制情绪,建立规则意识,懂得分享协作,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构建起多元、丰富、鲜活的幼儿园育人生态,来促进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时,在一些针对性游戏元素的驱使下,很多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潜能也会得到深度开掘,进而达到不断调适其心理状态,更好服务其心理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游戏;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心理发展
        刚进入幼儿园的很多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其心理发展依然不够充分,且由于长时间受到家庭的溺爱、娇惯,以致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幼儿园生活。一旦遇到一些认知困惑或成长挑战,则会显得不知所措,对应的心理恐慌、畏惧、怯懦等也会油然而生。而游戏较强的互动性、体验性、实践性特质,使得其在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育领域的应用,显得尤为必要。更为重要的是,游戏的呈现形式比较多元、丰富,以致其更易满足不同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心理发展诉求,以达到充分促进其心理健康、充分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探寻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心理发展途径与策略时,应以游戏为辅助,不断拓宽各类教育活动的实施途径,并通过对游戏的充分利用,来改进教育策略与手段,帮助每一个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在积极参与、深度体验、充分感知中逐步消除诸多不良心理,获得身心发展需要的满足与自身心理状态的调适,为其心理健康发展而提供助力。实现对每一个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健全人格,完备意识的塑造,来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一、结合幼儿具体表现,选择游戏
        学龄前的孩子,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比较迫切的诉求。但是自身主观方面认知能力不足、理解能力较弱、生活经验欠缺等现状,以致其在自身的很多个性化、特殊性需要往往难以得到满足。尤其是有些幼儿在习惯、意识、能力等方面的很多不足,导致其在很多教育活动、教学项目上经常会出现视而不见、闻而不动等表现。而幼儿的“不配合”、“不积极”、“不主动”,无形之中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很多沟通、交流、互动也难以实现。对此,教师可通过对一些针对性游戏的选择,对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开展引导。尽量选择一些其比较喜欢、热衷的游戏元素、活动、材料等,营造出鲜活生动的游戏氛围,对这些孩子在思想、认识、情感上给予刺激,来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趣味性、以切实满足其心理发展需求。而这些更为贴近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身心特性的游戏选择,无形之中会增加教学活动的凝聚力,也更利于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心理发展的实现。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并以具体教学项目为载体,并对游戏的形式、规则、导向等予以延伸、创新、优化,切忌由于对一些常规性、单一性游戏的照搬照用而难以吸引幼儿,导致游戏的质量大打折扣,无法达到满足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的目的。


        二、根据幼儿生活体验,开展游戏
        很多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在心理、思想、认识上普遍有着较大的个性特质。这使得教师在开展游戏时,应尽量凸显出较大的差异性、个性化,以确保游戏比较简单易懂、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使游戏显得触手可及、能够被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很强的熟悉感。而且,在游戏的难易界定、目标定位上,也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一些具体化、形象性、直观化的游戏材料切实融入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视域,更利于对这些孩子所掌握、所理解、所接受。以切实增强游戏的实践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为切实满足每一个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身心发展而提供助力。例如,教师可在教育教学区域,引入对应的造房子、喂饼干、蝴蝶找花、动物回家、猜数字、开汽车、采蘑菇等游戏,并倡导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让幼儿在参与与实践中获得心理发展。此外,教师还可将一些辅助性游戏投射至生活领域,将幼儿引入现实生活场景之中,让幼儿在参与与体验中获得认知提升,发展自身各方面意识与能力,为其心理发展奠定基础。
        三、适时渗透个别指导,优化游戏
        为了切实满足每一个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个性特质,使个别身心又缺陷、性格较孤僻、自信不足、意识不强等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对一些比较孤僻、自卑、冷漠、不够合群的孩子,教师可结合其心理特性,确立针对性游戏规划,对幼儿进行分层分类,以融入一些辅助性游戏素材与活动,让这些孩子按照规划好的游戏流程、要求、规则等自主体验。在观察、感知、协作、互助中尝试去分享、去交流,以慢慢消除其心理恐慌、懈怠、畏惧等意识。而且,在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参与各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协助与陪伴,让其在游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存在感、幸福感,慢慢提升其参与度,以切实激活其身心潜能,同时,对于不同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困惑、挑战等,教师也许对其进行适当帮扶、点拨,尽量多给这些孩子更多尝试的机会,以训练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在创新创造中实现心理健康发展,确保其适应能力、参与意识的培养,提升其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
        四、结论
        总之,游戏在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心理发展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已成为目前幼儿园教育中应用最普遍、效果最显著的基本育人手段。而且,源自很多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心理发展层面的问题、弊病、缺憾等,均可在游戏中找到更好化解途径。这也进一步体现了游戏的现实意义与内在价值,更为新时代的幼儿园心理教育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师在借助游戏开展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育工作时,应结合预期目标与预设方案,不断强化游戏的开展方式、实施手段、基本规则、根本定位,为每一个学龄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提供更多参与、体验、感知、探究的机会。以通过对游戏教育作用的发挥,来不断调适其心理状态,增强其心理素质。帮助其慢慢消除幼儿园教育中的各类恐慌、畏难、自卑等消极心理,不断增强其心理素质,让这些孩子在收获成长喜悦,发展健康心理、积极实现自我中走向成熟。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更好提升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蔡易伸.浅析体育游戏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明日风尚,2018(14):284.
        [2]胡利敏.基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习型游戏设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04):197-199+201.
        [3]刘婷.浅谈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游戏教育[J].亚太教育,2016(18):2.
        [4]张福娟,江琴娣.游戏与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J].心理科学,2003(06):1119-1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