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茜
大连天巳汽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辽宁 大连 116031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产业升级,经济结构不断加速调整,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创新模式占据了重要位置。课程体系设置是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从“知行合一”这个角度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 课程体系设置 知行合一
中高职贯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为优化整合中高职教学资源,改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缺失,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都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1】。为了完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工作,科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将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对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给出可参考性的建议。
一、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知行合一”课程体系设置的解析
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包含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两部分,它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在所有的课程构建中,课程结构要符合科学性,不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重新组合,而是以中高职贯通的长学制为基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划进行科学的整体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是指在课程安排的过程中要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水平,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娴熟的技术能力,已达到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高端技术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出符合国家需求的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高端技能的人才【2】。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的合理开展应当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逻辑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划分人才培养阶段,所以“知”指的就是人才培养的目标。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知”是前提,是作为大家培养行为标准以及主观态度的关键依据。
在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将通过课程目标设计、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实施设计三方面行为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此建立起相对科学完善的课程保障体系【3】。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在提供的课程中需要明确的将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具体特征进行解析,进而能够与过去的办学课程设计进行区别和更新完善。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希望的是实现中高职在学制上的完全贯通,课程上的完全一体化设计【4】。
二、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知行合一”课程体系设置的理论依据
1、课程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
课程目标是表示对于所有学生的素质期望,包括品德、智力等层面所满足的标准。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种,学生是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前提下进行职业教育,它意在培养基础技能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全面的职业素质,实现快速的技术人才应用,主旨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5】。因此在设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课程目标时要统筹兼顾中高职人才标准的特殊要求。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真实的个体需求,从而可以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价值【6】。
在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过程中要弄清楚学生的真实需求,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贯通到高职学习,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就业,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也许是学生学习取向问题,也许是学生学习能力问题,或许是学生家庭条件问题等等。所以在建设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满足学生的基本核心诉求。
2、课程体系设置的理论依据
首先,课程体系设置是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基本依托,它包括了课程观、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等内容。要想科学的建设课程体系需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二是科学构建课程结构;三是高度凝练课程知识;四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效的课程设置是通过课程目标的带动,按照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结合学生成才成长的规律,将课程合理安排后所形成的体系【7】。
其次,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设置要在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间相互转化,进而从能力本位提升到全面素质发展与能力本位相结合的转化。课程设置要规划合理的结构,包含丰富的内容,积极优化课程的设置,保证课程灵活的特点,为学生的发展打造积极、全面并具有个性发展的空间,以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要【8】。
3、课程实施设计的理论依据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课程实施设计是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方法。它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课程实施问题就是研究一个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9】。研究课程实施工作的关键在于考察课程方案中所设计内容的落实程度,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观点属于不能更改的,必须要坚持的固定行为。从课程实施开展角度来说,学校和教师需要认真理解、提高基本认识,在课程的应用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课程标准来实施项目,但是具体落实过程中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还是要更多的关注课程执行者如何理解制定的课程方案。
另一个是课程实施是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存在的,它就是将变革的课程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应用【10】。学校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打造并建立和实际工作中相似的职业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让学生在具体实践工作中掌握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工作的具体流程,体会工作的活动氛围,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将岗位需求与具体学科知识完美的结合,深切的理解“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念。所以,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对落实课程的效果进行考察,也要对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找到影响课程内容研究的关键因素。
总的来说,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实施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课程体系设计的结果。从目前来看,人们对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的复杂性认识还不全面,仍需要后期进行更具体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6):48.
[2]孟凡华,鲁昕.关键是“衔接”关于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的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1(18):15.
[3]郜振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缺陷分析[J].企业活力,2004(12):25-26.
[4]杨长亮.我国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11(28):36-37.
[5]金盛.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15):24-25.
【作者简介】季 茜(1985-),女,辽宁大连人,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中高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