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英
重庆市九龙坡区鹅公岩小学校
摘要:基于新课标的新理念是语文创新教学实施的理念支撑。本文探讨了学生主体、提问、资源生成和丰富学习方式等新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指导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理念;课堂教学
课改数载,已取得了丰足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应该说一线教师已是硕果累累,满腹富有教书育人迷津。然而,课改的势头并没有胜过“应试”指挥棒的“武断”,在打着素质教育旗帜下跳着“应试”劲舞。现实中,我们从作秀的公开课或许还能看到一些先进教学理念支撑下课堂,其他很难觅辙。新理念是不是就不能教出好成绩?是不是与“应试”就有冲突?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基于新理念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效果,还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他们获得良好语文教育,是指导我们一线教学的促进学生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举措。
一、师生角色易位,学生由“被动”转为主体地位
“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是写在新课标开篇之处的重要新理念,有别于传统语文教育的首要之区别点。传统语文一贯坚持的“教师中心论”,显然在观念上就发生了角色冲突。而基于新课标理念的教学实施,师生必须进行角色易位,教师从绝对的主角转为组织者、引导人,而学生又必须从长期的被动习惯中变为有“我要学”之需的主动者,确立主角地位。也就是说,基于新课标中的新理念的教学实施,很明显就是反对教师的“一言堂”专制和“满堂灌”的简单做法。这无疑就让“应试”最好利器没了用武之地。习惯做法被改变,教师当然不习惯。这正是新课改的目的之一,破而后立,建立教学新常态。
新课标下的新常态,是教师化教为导的引领式教学,即教与学两种行为主体是基于平等的,不是有了学生主体而就将教师放在了次要,只是各施其职罢了。新理念要求一线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上进行教学对话,才能解除学生长期在师道尊严中所形成的紧张恐惧心理,才不会让他们产生“课来我听、题来我做”的学习依赖。改变了这种有学习依赖的课堂,学生才能成为敢与教师就语文话题的对话的课堂主人,也就敢于在思维驰骋下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实施方式
教学对话的发起常常就是“问”的实施。基于新课标理念的课堂提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受“问”而调动自身思维参与,走进双边对话中来。这是传统语文课堂中提问不具备的实施目的。而要实现这个效果,就要求具有新理念的实施者做到精心设计,使提问在内容和实施方式上与传统有显著不同,善于运用提问技巧和问后激励。实践中,我们提问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必须新颖,与众不同。
对内容而言,要涵盖全篇,在作用上具有“牵一发而动全文”之效是最为理想的。在实施时,在这一前提下,最好还有几个相应的“小问”来围绕那个“主问”而展开,这样更利于学生拾阶而上,达到深化理解的效果。对于文本而言,更是涵盖文章整体的主要内容,如《去年的树》的教学实施,我们就可在介绍日本著名童话作家新美南吉时让学生受爱童话之趣而走进该课。在新授之际就抛出我们课前就精心设计的提问而开启学生探索学习步伐:小鸟为什么要去寻找树?在寻找树的过程中与哪些进行了询问?要求学生圏出相应词语或句子,体会其心情。
新理念对于“问”这一手段的应用,其主体也是涉及两个方面,不仅是我们习惯的教师问,还有学生问,以及学生之间“你问我答”的相互问。这样充满“问”的课堂,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性,更利于学生思维调动与培养,促进智慧碰撞。显然,新课标对此的重视在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目的意在达成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目标。而现在人们对此又另取名称,那就是“教有疑”。实施这种理念,课堂处处充满启发性、诱思性。
三、及时捕捉动态生成资源运用
传统课堂教学是程式化的,都是按既定套路出牌,教师必须按照课前设计执行,即使课堂出现重大“意外”,也是照搬不误。而新理念认为课堂的推进是动态生成与精心预设的有效结合而走向高效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在课前加大功夫进行科学预设,更要注重课堂实施中的动态资源的生成,或许它是颈上添花,但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上具有很好地开发价值。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有其丰富的土壤,不同学生因生活经历不同而产生的不同阅读体验与感触是独特的,也是不同的,没有固定的“答案”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最大体会。因此,作为教学实践者,这一点我们应及时捕捉这些动态生成的瞬间即逝的教学资源。而传统语文教学常常把这些现象认为是“节外生枝”,便不屑放弃了。
四、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学生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教师“满堂讲”,学生只能被动听。这种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形成了“被灌”心理,导致很多学生离开了这种“被灌”就无法自主学习。而新课标在学生主体理念前提下要求把自主、合作、探究等为基础的学习方式进行综合性运用,尽可能减少接受式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比重。为此,我们应在实践中精心搭建实施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实践平台,重视学生动手的学习实践,也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结合语文学科特定土壤和课标要求,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学生学习方式在其发展中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新理念是个发展的课题,数量也很多,如“用教材教”的理念、情境教学理念、现代教育手段的理念等,无论哪种理念,其目的在本质上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服务。所以,作为实践者,我们只要抱着这种态度来,都会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道路上收获到良好语文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