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妍玮
太原高新双语小学校 030000
语文应该是以爱的名义,用最美的语言和文字,积淀人生最美的灵魂。“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平常生活中去思忖人生的哲理、诸情的玄奥,去发现人世的百态,万物的美妙,去表现语言的美丽,内心的思潮……
从教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厚度”与“深度”,我们应该给予学生的“厚度”与“深度”在哪儿?深入浅出又在哪儿?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对学习语文兴趣盎然。
深挖文本 深入文本解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基于文本,我们首先要深入钻研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确立教学内容的起点;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载体。对于文本,教师的文本解读在哪儿,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内容,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文本解读中你能读出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你就能给与学生怎样的精神层面的厚度与成长。
组推课《红楼春趣》一课的讲授让我印象深刻,短短一篇“放风筝”的故事却涉及十几个人物,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又极为复杂。教学之初,我先对文中涉及的人物关系进行了梳理。接着我们聚焦“趣”字,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同时关注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至上述环节,其实已经完成一般性的阅读任务了。对于第二单元阅读策略的目标任务,如果止步于此,尚不足以借助《红楼春趣》开启《红楼梦》的原著阅读。我继续深入文本,“既然是写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为什么要以“红楼春趣”为题?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不在此举的表面意思,而在探讨文字背后包含的“丰富的心里活动的审美信息”,因此不妨分层次引发学生思考。
琢磨“春”之含义,“春”暗含了哪几层含义?第一层,表示时间“春季”,学生结合插图、课后链接、旧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来理解。第二层意思“青春年少”;第三层,隐含“希望”(生命、生活的春天),这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描写,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两处,都是暗指希望放走“晦气”,带来健康。对此,我引入原著,让学生粗略地了解宝玉放走自己的风筝时话里的“丰富”心里活动。
(希望与黛玉“做伴儿”)探春所放“软翅子大凤凰”风筝与另一个“凤凰”和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绞在一处”所暗含的信息(美好姻缘)。
读到这里,学生的疑惑在一层层揭开,大观园里放风筝,究竟哪里有趣?对此课文中有直接描写,有间接描写,我们一起来找文中表示大家兴致勃勃、兴趣盎然的语句。(“笑”字重复出现11次);黛玉放飞风筝,众人连呼“有趣、有趣!”丫头们听说放风筝,“巴不得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各种各样的风筝来。写宝玉“心中欢喜”等等。间接部分可以引导“阅读链接”中林庚的《风筝》,想象曹雪芹在给风筝取名时“丰富的心里活动”(谐音和隐喻)享受文学阅读的审美乐趣,感受曹雪芹在给风筝取名时的“有意为之”,为小说埋下伏笔。
至此,教学方为学生阅读名著“撕开”一丝丝缝隙,窥见一点点《红楼梦》之所以为“东方伟大史诗”的光芒。那么,是不是我们只要一味追求“深度”学生就可以得以发展呢?我认为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到眼中有文本,心中有学生,很好地把握“深度”的“度”,解读的深度超过了学生的认知界限,就是深而无“度”,因此合理将文本解读转为课堂的具体操作,从而让学生爱上语文,深入感受语文的生命意蕴。
对比深化 还语文以正大端然
一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以昭告汉语之诗性、美好、正大、端然。
我们需要让我们的语文课有一点点可以够到或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难度”,可以让学生用一个仰望的视角去看待语文与阅读经典,怀着虔诚与敬畏,带着美好与希冀。
在介绍汉代绘画时,蒋勋有这样一段文字:“和‘飞’这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的,除了鸟类的翅膀之外,还有天上飘飞的云……汉代人也喜欢把动物和人结合在一起,便有了人头和鸟身,或这人头蛇身的造型……一直到现在,这种习惯还保留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纵向的比较,体现了作者广阔的深度视野,所以,对比深化是阅读文本的又一法宝,在对比中,明暗、主次、异同、节奏等得到彰显,对比是对文本的再一次充实,是对文本的再一次解读,再一次构造,再一次开发……
在教学《红楼春趣》时,我借助“阅读链接”,让学生拓展林庚的《风筝》片段,教学时,我让学生阅读并思考:本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片段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品读本文主要是围绕作者小时候放风筝的经历、看风筝的感受及旧时北平春天放风筝的盛况后,引导学生自由谈读后的感受,让学生感受文本背后的文化因子,使他们感受学习语文的内心充实,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
好的语文课充满着精神之美、艺术之美、思想之妙和智慧的点点灵光,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深厚学养的教育的智慧,作为教者,我们应该拓展我们的深度思维和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入乎其内并出乎其外,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使其尽情徜徉于语文世界之中。
作者姓名:刘妍玮 出生 :1988.11.4 籍贯:辽宁民族:汉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