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的新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月第10期   作者:赵民
[导读] 很多语文课堂效率较低,学生负担较重,不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赵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育民小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0
        摘要:很多语文课堂效率较低,学生负担较重,不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堪忧。部分学生不具备语文学科素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水平整体偏低,甚至有学生认为语文的学习是过于沉重的学业负担,究其原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感兴趣。教师只有对症下药,根据目前课堂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教材;教学措施
引言
        现代公民需要语言能力,因此小学时期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价值与培养意义有目共睹。在此期间,需注意语言能力培养同核心素养培养的遥相呼应,然而当前的现实问题是,小学语文新教材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存在过于关注课文思想内容,忽视语言能力培养的偏废情况。通过侧重点和具体策略的调整,我们能够有效地克服上面所提及的突出问题,使学生从静态到动态,从输入到输出,不同环节、不同视角均得到合理有效的引导。在整个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阶段,教师所具有的核心价值,以及其处在引导者的特殊位置而发挥的作用值得关注。
1 营造愉悦氛围,把握课堂节奏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想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就要营造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不紧不慢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都是教师必须做到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语文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授课方式存在问题,大部分教师在进行第一堂课时往往直奔主题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缓冲的时间,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全部在灌输文学知识,传授语文理论,但是从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看并不理想。教师在日常授课之前要给学生留出一个缓冲的时间,不要盲目追赶教学进度或者急于求成,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身体和心理发育都尚未成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正式上课之前要有一个引导的过程,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上节课的知识回顾,还可以采用听写的形式来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回答或者答卷进行适当的评价与总结之后再正式上课也不迟。
2 以诵读为本
        在诵读,以及以诵读为基础的表演、写作等活动支持下,语言教学将在小学语文新教材教学中得到较为理想的渗透,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能力基础训练。具体来讲,诵读活动突出了对语言音韵的依托,以自身独特理解为载体,对作品的句子或者段落进行理解,从而将原文思想同学习者的思想统一起来。此时,让学生形成感同身受的态度,以此为契机训练语言输入是有必要的,在课堂上细读、深思、入情,最终实现预期的语言养成目标。例如,在教学《北京》时,可注意到作品中同北京夜景相关的描写内容。教师要预留足够的诵读时间,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形成对作品内容和思想的独特见解,并根据自己的想法,把作品中与自己心中首都的夜景表达出来。整个过程中,诵读所具有的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价值充分显现,很多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此项任务,虽然表达略显稚嫩,但这并不影响诵读实现加深印象与理解、促进输入与表达的功能。再如,当接触到《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基于生活常识,畅谈自己在冬天做过的事情,再诵读课文,学生可自然将“下雪啦,下雪啦”等句子读出高兴的意味,并且从课文的丰富想象中,得到语言能力发展的灵感。也就是说,诵读时的真情流露,加上对事物形象的深入理解,无疑可使其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此类诵读训练形式,可在自然的状态下,让语言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3 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进步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性格腼腆,有些学生爱好广泛。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优点与缺点,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兴趣与特长进行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兴趣不尽相同,如果教师要全方面了解每个学生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而且有些方面还容易遗漏,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正面与侧面结合的方式,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和其他同学对该学生的评价来做出合适的判断,并且制定相应的兴趣化教学方案。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的组长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这样一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较为便捷,另外组内成员联系紧密相互更为了解,教师通过其他学生的评价对学生做出判断的正确率较高。在掌握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更为具体精密的定向辅导。例如该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擅长语文阅读揣摩作者心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一特性对其进行写作强化训练,督促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并且适当减少其阅读训练,这样学生在语文上可以全面均衡发展。
4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为“主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僵化,教学策略陈旧固执的认为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本质上违反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师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本来就不多的激情完全泯灭,学生们只是机械的重复教师的口令而不会自发的进行思考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层次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在了解探究小学语文道路上的领路人必须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和自由,只有学生感受到自由和尊重才能转变思想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不重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业设计时从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对于课程要求的照抄照搬,严重损害了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无非是机械的重复抄写,毫无创意的命题作文以及需要家长监督完成的指示任务,学生丝毫感受不到完成作业的乐趣更不要提及在作业过程中的思考与收获。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手段,优化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更轻松更越快地享受作业这一过程,当学生从被动接受这一角色转变为主动接受角色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全被调动起来,其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好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需要教师考虑到学生的角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再进行布置效果会更加显著。
5 师要做好合作交流的引导
        在核心素养视域之下,学生能够从合作和交流中受益,在多个方面更好地发展,而其中包括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可做好合作交流策略的研究,使学生有可能在课堂上结合小组成员合力,完成对文本内容的多角度、多元化审视,并在审视完成之后,进行更具个性化的表达,其间学生语言能力的锻炼将是必然的结果。例如,若教学习《大自然的声音》时,学生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入小组学习状态,共同对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进行探讨,在分析每种声音特点、认识每种声音类型之后,将自身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应该说这样的做法在语言输入、诵读互助、语言输出等方面,都较独立探究更进一步,可使学生语言能力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受到充分重视并取得良性健康发展,保证发展的持久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有其特殊性,应当对核心素养给予更高的关注度,并在核心素养视域之下,做好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阅读、输入、表达等侧重点,对已经具备的和可能拥有的各种学习资源加以利用,努力使学生处在和谐的环境氛围之中,从而创造性地进行实践活动,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武宁.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60,62.
[2] 盛学中.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9(34):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