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军
黄骅市羊二庄镇杨庄中心校 河北黄骅 061109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实施,教师不仅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数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质。数学是本课程的核心素质,主要包括数学运算能力、逻辑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心理特点来设计和制定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算术习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安排日常的算术作业,从而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算术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与提高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是非常枯燥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要,不能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不用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小学生的数学过程,帮助他在学习数学技能和方法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建立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气氛。
一、注重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老师在平时教学计算内容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适应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要切合学生认知特点。如:
1.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多进行形象教学。以直观的图形让学生理清算理。
2.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逐渐减少直观的数学教学,适当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
3.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及推理能力。
二、严格落实每位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因此,我们老师应该要求每一位学生对一位数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等这一部分的口算能力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对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能力(比如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等)要求达到熟练的程度;对于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会算、算准。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是学习基本运算的重要阶段,必须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过好运算这一关。
要想过好计算关,首要的要求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计算错误,其它的一切就都没有意义了。但若只看正确,不注重合理、灵活,同样会影响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例如:小朋友们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基础好一点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和“看加算减”来计算出结果,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只能靠“摆学具”或“数手指”的方法来做加减法计算。虽然计算的结果都正确,但显然用“摆学具”或“数手指”等方法来计算的学生是没有达到要求的。
又例如 :小朋友们在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时,有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此时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认真观察——然后具体分析——最后灵活运用得出结果。小朋友在多个加数的连加运算中,最关键是学会“凑整”,运用“凑整”。只认识“凑整”而不会运用“凑整”也会影响到小朋友们做题时的运算准确度和运算速度,更别说做到非常地熟练。学生们学习了运算定律和简算的方法之后,学生如果平时不会灵活运用,即便在平时的计算中答案正确了,很显然也没有达到老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
再例如:我们的学生在方程的学习当中,学生只会用等式的性质来求方程得解,而不会用等式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求方程的解。显然不能提高学生解方程的速度。可见在学生学习现有知识并有意识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总结也是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一种方法。
因此,严格地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切实地落实好每一位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提高每一位学生运算能力的基本前提。
三、重视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
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会面临各种各样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我们教师首先要去引导学生在计算时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用什么运算性质、运用什么运算定律、运用什么计算公式和运用什么运算法则等等。因此,老师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以及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正确运算的基本前提。有的时候,学生在考试中计算题没有得分,并不是他们真的不会计算,而是没有正确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法则,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出错。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夯实到位,让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基本的运算定律、基本的运算性质、基本的运算法则和基本的计算公式,才能让在学生运算时不会出现差错。
如学生在计算25×44时,很多学生是这样算的:25×44=25×(40+4)=25×40+25=1000+25=1025这部分学生知道这道题可以用简便方法来计算。但是学生在计算时,运用乘法分配律出错,最后导致了计算结果的错误。又如学生在计算25×4÷25×4时,很多学生是这样算的:25×4÷25×4=100÷100=1。显然这部分学生不知道这道题的计算顺序而发生错误。
学生到了高年级以后,他们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应该可以说非常丰富了,因此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顾及后30%学生我们老师切不可急于求成,教师应该多多帮助学生学会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做题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四、养成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运算习惯,最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算能力。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到——认真听讲、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在完成课后练习时,做到先复习学习的知识然后练习巩固,在平时的练习中注重认真思考、细心推敲。如果自己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要轻易地去问别人甚至急急忙忙向其他同学去求证得数。在计算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思、三算、四验”的好习惯。所谓"一看、二思、三算、四验”指的是:一看:看清题目中我特别要注意数字和符号;二思:思考我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以及计算时应注意地方等;三算:进行计算;四验:进行验算。此时,我们教师一定要强调同学们书写的格式的规范和正确与否,因为规范的书写格式能够非常地清楚把学生的计算思路、方法与步骤表达出来,能够防止错写或漏写某个数字或运算符号。最后我们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优秀的表率。例如:在解题教学时,要非常细致地做到:做到先审题,再分析,后解答。板书示范解题的时候,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书写简明,重点突出。
每一位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老师们需要静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切忌操之过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品读计算教学,以学生的角度看待计算,引导学生在体验,感受计算乐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考乐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东岳.新课标下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乌图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研究[J].俪人:教师,2016(1):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