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平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36032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要加快推进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发挥育人根本[1]。在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发挥历史教学思政教育功能,充分发掘历史教学中的思政资源,对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历史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历史教学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发挥基础学科的思政教育功能,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历史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以课程的育人属性作为出发点,其建设的根本追求在于促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职教育方面提出历史课程建设要求,在高职教育方面规范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同时要求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在中高职贯通模式下,发挥历史教学思政教育功能,充分发掘历史教学中的思政资源,对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高职贯通模式下历史教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力度较弱
在当前的职业院校中,比较注重对学生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历史课程建设存在不够重视,课时开设不足的现状,以我校为例: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学生历史教学多年以来只有不足40学时,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突出,历史教学工作得不到保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无法落实。
2、历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课程思政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师。在中高职贯通模式下,师范教育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历史课程,但普遍存在历史专职教师力量薄弱,需要由兼职教师来补充师资不足的问题。例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历史课程,多年来一直由兼职教师讲授。历史课程专职教师较少,教师的培养和激励机制不健全,这成为影响历史教学课程思政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够,教学缺乏明确载体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旨在实施全课程、全方位、全员育人。历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情操、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因素,中国古代史系统的介绍和呈现出中华民族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规律,近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但在课堂上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意蕴缺乏深挖。而且由于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无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历史中的道德追求和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因素。
三、历史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建设
1、强化“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为历史教学提供体系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其工作阵地远不仅限于思政课堂。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调整创新思政课程体系,各高校要围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初中起点的中高职贯通的职业教育要加强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安排人文素养基础课程,把深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爱国情怀渗透到课程教学。从而形成文化课、基础课、专业课相辅相成的效果。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育作为百年大计之本,教师作为教育之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夯实理论素养,深入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把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复兴中国梦等思想理论,内化在课堂教学之上,外化与校园活动之中,历史作为过去知识的总结,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学习辉宏的历史诗篇,充分利用历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典型事例、历史人物、感人故事, 通过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史、感恩伟大新时代,使学生做到更加明理、增信、崇德,教育引导学生在倾听历史回响中,砥砺初心使命,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3、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各学科“课程思政”是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将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效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开展专业知识素质教学。梳理各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人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它是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环节。
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教师更多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这对于教师的课程设计提出了挑战,应注意避免生硬植入、刻板说教。在充分挖掘本学科思政育人元素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每堂课的“思政”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掌握教学技巧,结合课程特点,采用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等教学方法,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将其转化为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可以将历史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相联系,主动探究历史事实和身边社会现实的联系,同时结合本土历史资源教学,引导学生搜集相关历史遗迹和历史人物的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意愿,也带动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最终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运用学生喜欢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将网络、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作为重要的交流互动平台,有针对性的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历史影像资料、创设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课程内容,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贯穿课程思政,将有效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目标。同时,课程思政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每位教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内涵,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对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 2016-12-09 (01)
[2]咸成海.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探讨[J].文化产业,2021(10):143-144.
[3]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142 -. 145.
[4]张鹏,甄国红,姚丽亚.多元一体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 16): 93-96.
[5]胡小溪,李凯.高校历史学科课程思政体系建构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04):157-160.
[6]孟庆鑫,陈淑贤.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历史教学“课程思政”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83-84+95.
[7]王懿.高职中国历史文化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J].林区教学,2020(12):70-72.
[8]许哲娜.大学历史通识课的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5(05):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