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月第10期   作者:谭驰名
[导读] 目前,经济大发展的客观形势对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
        谭驰名
        长沙医学院 410219
        摘要:目前,经济大发展的客观形势对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相关教育仍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应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不能真正顺应国内外发展态势。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党组织开展的培养教育工作要坚持紧跟国情、党情和校情变化,立足于新常态,以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使高校学生党员成为新青年中的先锋模范者,为社会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生力军,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责任,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奉献服务意识强弱,不仅关系到新时代学生党员群体形象,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关系到党的伟大事业的兴衰存亡。当前,高校部分学生被发展入党后的思想行为表现与入党前存在较大差距,如何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模范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高校学生党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先进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现在很多研究认为,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方面机制不够健全,程序不够严谨,部分学生党员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入党动机不够单纯,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入等弊病。甚至有少数学生把入党作为自己评奖评优、择业竞争的砝码,当作今后人生道路上的铺路石。
        (二)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方式单一
        高校基层党组织大多有“重发展,轻教育”的弊病,基层组织把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新党员的发展上,注重在这个阶段的教育、培训和考察,但是入党以后,却忽略了党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很多高校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方式单一的问题,致使教育效果不明显,党员的成长和发展受到制约。
        (三)存在管理盲区,教育实效性不强
        高校学生党员在毕业前夕的实习找工作阶段,是一个管理难度最大的阶段,学生长期在校外,有时都不能参加党支部的有关活动,学生的主要精力又放在找工作方面,或多或少的对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生活,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等方面有所懈怠。很多学生党员毕业后,因在外企、私企工作或自主创业而疏忽了党员的自我教育,因此,现在很多学者提出,对毕业的学生党员提供更多服务和教育,以发挥其党员先进性作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建功立业。
二、改进和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手段方法
        (一)加强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平台的有机融合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党员对于知识的渴求,只有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教育管理中,才能更好地拓宽教育管理载体。高校应该充分结合实际,融合党员教育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QQ群等新媒体平台,将优质的党员教育资源与大学生党员进行共享学习,开展线上学习讨论并撰写学习心得,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喜闻乐见的教育管理载体也会赢得“00”后大学生党员的认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线上教育的新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将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能够更加放松地进行学习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具体落实上,高校可以将大学生党员参加教育活动换算成积分,形成党员教育管理的成绩单,作为大学生党员成长的记录。而这种教育管理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毕业生党员毕业前不在校的问题,他们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参加高校组织的各种党员教育管理活动。


        (二)完善并严格党员发展标准,不断建立健全有关制度
        按照中组部、教育部党组有关通知文件精神,结合高校党建工作总体要求,高校可建立严格的党员发展标准,并建立量化指标评价体系。如: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与培养可以从思想政治素养、专业学习、团学组织工作、党团培训情况等4方面进行量化考察。每个方面细化评价指标,建立量化评价标准。这样,便能实现党员发展的考核标准明确化和明晰化,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大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以后,应该建立定期汇报、述职考核评议等有关制度,使入党程序更加规范化。可建立培养人与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相关联系制度。培养人定期联系上述人员,或者上述人员主动联系培养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建立起定期汇报制度,并做好相关记录。此外,还应该建立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述职考核评议制度,每学期末结合上述人员的思想政治情况、专业学习情况、团学组织工作情况、党团培训情况等进行评议,以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学、以评促改的效应。
        (三)配齐选优党建工作队伍,不断优化组织体系设置
        党务工作队伍是提升发展党员质量的组织保障。目前,从大多数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上来看,分为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而学生党支部书记大多由专职辅导员兼任。学生党支部委员大多由高年级党员学生兼任,因而导致学生党支部的委员流动性强,不具有延续性。容易出现断层和断线问题。然而,党员的培养又需要通过递交入党申请书、确立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转正等程序,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培养和发展周期。这样,无疑出现了党支部日常培养教育的衔接困难问题。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创新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将学生党支部建在系或专业上,将专业教师和学生编入同一支部,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也有利于专业指导;另一方面,各二级学院(系)应该配备专职的组织员,并选拔优秀的辅导员、专业骨干党员教师进入支委,从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基层党务队伍。
        (四)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有机结合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大学生党员认清当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通过开展“五一”和“十一”社会调研周以及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让大学生党员走访企业、农村、社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爱国情感和实践能力,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先进人物身上汲取营养,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和更有品味的人生。通过撰写高质量社会实践报告并通过网络的形式迅速传播出去,形成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和带动周边的同学,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大学生党员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再仅仅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灌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党员冲锋在前,担任志愿者的身影不断涌现,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高校应该不断挖掘和选树典型人物,将他们身上的优秀意志品质和良好精神风貌不断发扬光大。
结束语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一项关键工作,它需要我们创新思维,系统性的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合理的机制来运行,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亚楠,臧宏业.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创新研究[J].大学教育,2020(11):192-194.
[2]范晓伟.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国博览,2019(04):189.
[3]林彩燕,林培煜.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J].时代报告,2019(03):86-87.
[4]李春,肖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85-86.
[5]吴曼.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质量提升路径分析[J].智库时代,2018(29):248-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