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璐尧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 广西南宁市530021
摘要:本文结合时事分析民族意识与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针对桂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自己动手做浮雕——瓦当的制作》教学实例从四个方面论述中小学美术课堂中泥塑与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一了解学生学情,合理分析教材;二因地制宜,根据教材渗透传统民族文化;三因材施教,制订有效教学方法;四、结合时事,布置学习任务。
关键词:民族文化;浮雕;瓦当
“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十四五”开局的全国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他的民族观,并在27次论述中均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广西这个民族文化多元素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中小学的美术课堂中,本土资源的挖掘极其迫切,汉文化的渗透也尤为重要,两者携手并进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好的体现。而这些传统民族文化如何与教材有效结合,贯穿于常态的美术课堂中,让其潜移默化地深入孩子内心,日渐积累,沉淀为他们的文化素养?以桂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自己动手做浮雕》教学为例,浅谈中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将泥塑与传统民族文化有效融合。
一、了解学生学情,合理分析教材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要想上好一节含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课,课前的学情分析很有必要。
本校是一所民族学校,有着较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校园环境建设以民族元素为特色,处处都是优美风景,行于何处都有民族文化地内涵;学校民族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是形式各异、丰富多彩。从学情分析,在手工艺这一领域,学生从一年级起就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五年级的孩子在造型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具有较好的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的能力,对太空泥如何塑形基本熟练掌握,陶泥的塑形方法也基本了解,将一块平面的陶泥板做出凹凸起伏和高低层次的变化也会比较轻松。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定位他们的创作目标,是实施教学关键点。
二、因地制宜,根据教材渗透传统民族文化
如何将这样的一节陶泥手工课与传统民族文化相联系呢?美术课程标准指出:一切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出发,在教学内容上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索、实践和活动。那我们就要从学生身边地生活实际去挖掘。如何从这所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校园里找到浮雕的题材呢?需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学生身边找切入点。整体观视校园,我校从校门到铜鼓广场,从“桂之炫”民族体育活动画卷到微缩景观风雨桥内壁上的广西各地著名旅游景点长卷等等都有一系列民族浮雕题材,因此认识浮雕这个知识点从校园文化建设为导入点就轻而易举了。校园内古朴的建筑风格非常常见,如飞檐式大门,风雨桥式文化长廊,民族宣传栏等,这些景观建筑的屋檐上都有一块块非常具有文化底蕴的浮雕作品——瓦当,这个发现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都很有价值。在这个信息化技术非常先进的时代,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已经被色彩斑斓的高科技“迷了眼”,正需要像瓦当这样质朴的“色调”调节眼界。
引出课题之前,我让孩子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观看校园美景视频,回顾式的把浮雕景观游览了一遍,而瓦当也在其中,接着用提取式把视频里的瓦当变成图片放大展示,出其不意,让校园里这些有着兽面纹的精致浮雕作品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然后用“关于瓦当,你想知道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抛砖引玉,让他们有机会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表达出来,带着求知的渴望闯进传统民族文化的“大门”。瓦当这个知识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缺失的,而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艺术作品在他们生活中并随处可见,知识探究可以就地取材让他们学起来更轻松和亲切。因此,在教学《自己动手做浮雕》这一课时,我把这样一个浮雕制作的教学方向聚焦至瓦当的制作,文化的渗透就更顺其自然和根深蒂固了。
三、因材施教,制订有效教学方法
瓦当的制作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形体认知能力,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泥塑方法,但是因为生活中,如果不是特别兴趣爱好的孩子是不会去注意屋檐上的瓦当造型的,所以瓦当的图案纹样以及它的制作方法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新鲜的。特别是瓦当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浮雕作品,它的凹凸效果的体现和纹样设计都极其重要。
瓦当作为一种既有保护屋檐,又有美化建筑双重作用的浮雕作品,它的纹饰随着朝代的起落,盛行的样式各有不同,纹样的题材既有精致的玄武、朱雀、饕餮等神兽纹,又有行云如流水、形势走向千变万化的文字纹,生活中的动植物亦可变形简化成纹等等。瓦当多样化的纹样布局既保证了不同基础的学生知识取向又满足了学生创作的多方向思考。由于这个知识点学生比较生疏,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教学非常有必要。我在本节课借助视频认识什么是瓦当,选用的视频配着悠扬的音乐从古代建筑的特点引出瓦当,氛围的营造和知识点由整体到局部,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在脑中形成文化印象。同时给学生准备校本教材,整合收集不同纹样的瓦当图片作品,动静结合,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究,归纳式的概括瓦当上纹样装饰的类别以及构图规律,为接下来的制作做好铺垫。
如何制作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如果进行全程示范或是直接讲解,又费时又生硬,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因此,我在构思环节在希沃白板上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根据要求,学会选取素材进行创作。接着用微课的形式结合即时讲解呈现制作过程,再让学生回顾视频总结制作步骤。微课能在教学过程中能提高课堂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展现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我们能够把它变得有趣又轻松,操作方便,而且同一个微课还可以运用在多个班级,反复播放的性能也能让理解能力差的孩子多次学习,制作起来很方便,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教学重难点的提炼有了微课帮忙,加上希沃白板的课件插入视频和图片辅助,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就更全方位了。
制作瓦当的材料我没有纯粹选用陶泥,制作微课示范的瓦当作品加入了更易于塑形的太空泥。陶泥做底板在课堂上更有利于对于凹的效果表现,凸的效果就可以用陶泥与太空泥混合搭配了。瓦当也就是巴掌大小,它上面的纹样线条比较精细,这样的互补运用既满足了课堂上做出更精致的纹样,又使瓦当这块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的小物件穿上新颖的“衣裳”。
(学生课堂作品图)
四、结合时事,布置学习任务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育他成为怎样的人。学习了一种传统民族文化,掌握了一项创作技能,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作业的布置也很关键。这时候也是提升学生自信心和荣誉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最佳时机。
在教学《自己动手做浮雕——瓦当的制作》中,我进行了多次的展示课和赛课任务,每一次的作业布置都结合时事,插入不同责任需求。如:刚建成的文化长廊还缺少瓦当的装饰,学校向同学们征集瓦当作品,让校园文化建设更完善;2020年创全国文明城时期,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贡献,我们学校想以最美面貌呈现,学校特此向同学们征集瓦当作品装饰文化长廊的屋檐;2021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校为以最美状态为党庆百岁生日,特向同学们征集瓦当作品展示在“桂之欣”长廊屋檐……学生在被需求的状态下得到赏识,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所以中小学美术课堂中,作品展示与评述环节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增强民族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鲁迅先生曾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作为孩子们的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中恰到好处融入传统民族文化,这就要求教师有对教材的全面解读和剖析的能力,提高自身民族文化修养,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民族文化有效融合,焕发新的光彩是美术课堂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陈兴贵.多元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
[2]叶木桂.中国古代瓦当纹饰审美艺术[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1
[3](美)奥苏伯尔(Ausubel,Davidp).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注:本文为南宁市“艺体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专项课题《壮乡民族文化
培育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及南宁市青秀区教育科学“十四
五”规划立项C类课题《基于广西民族文化视域下的儿童彩墨山水画教
学实践研究》(2021C03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