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共点力的平衡 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月第10期   作者:张战强 王剑素
[导读] 【教 材】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5节
        张战强   王剑素
        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   
        【教    材】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5节
【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在初中学习二力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多        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从知识层面上来讲是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结合二力平衡的条件,从理论推导得出多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利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共点力平衡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原因如下:(1)共点力平衡是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的重要知识载体,物体平衡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特殊运动。(2)共点力平衡条件在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形成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处理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熟知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这些为学习多个共点力平衡奠定了基础。
2.思维基础:学生通过前面力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能运用数学中简单的三角函数和几何关系对平衡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
        3.能力基础:学生对于实验设计方面的能力还稍显不足,而本节课中设计的实验,考察到了学生的实验迁移能力,学生通过思考,可以仿照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方法完成实验目的,但这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掌握什么是共点力及平衡态等物理基本概念,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
(2)掌握力的平衡条件,能够利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2.科学思维
(1)能够依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的合成,推理得出共点力平衡条件;
(2)能够从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
3.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探究平衡条件,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记录、画图分析等实验能力;
(2)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并能进行实验操作,获取数据,利用力的图示进行论证,并对结论做出解释。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 通过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2.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与探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六.教学流程图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观察、分析等实践体验,总结出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探究体验,不仅巩固了原有知识,掌握了新知识,更培养了他们学以致用,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另外,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课要突出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实验是揭示和验证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为学生整体对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关注的比较少,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比较缺乏,因此动手实验能力有待提高。
整节课的设计依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力图体现物理核心素养在物理课堂中落实,从本节课的授课效果来看,达到了自己的初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