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月第10期   作者:毛五德
[导读] 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开始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是班级事务管理的主要人员,

        毛五德
        湟中区上新庄镇马场初级中学  811604
        摘要: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开始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是班级事务管理的主要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班主任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对于学生出现的异常情绪状态,可以及时帮助其疏导和解决,同时要建立家校联动机制,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初中学生管理;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引言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角色,是开展班级工作的主体。随着班级工作的不断发展,班级事务越来越多,班主任要承担的职责也越来越多,班主任工作的特点逐渐凸显出来。首先,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尤其是一些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通过班主任的引导,改掉坏习惯和不良行为。其次,班主任可以通过日常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1初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1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初中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为清晰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还能为存在不良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健康自然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使人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愿意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1.3有利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
        班主任作为班级事务的第一管理者,其在班级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对班级事务管理、学生关怀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若加强与学生的民主、平等沟通,了解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矛盾与困惑,学生就会信赖班主任,班主任诠释好学生“指路人”的角色,在双向友好的互动中,班主任也能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疏导教育。也能了解到班级运行的真实情况,获得有效的教学及管理反馈。
2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转变教育观念,实施民主化管理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自尊心较强,思维意识薄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初中班主任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多倾听学生的想法,通过倾听、理解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实现心理健康。同时,教师要实施民主化的管理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利用民主选举班干部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班级中某个“不良少年”,在小学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中还是经常打架,不好好学习。这时,教师可以对他进行详细观察,发现他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为人仗义,于是让他担任体育委员,平时与他多多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还可以纠正他的心理问题。
        2.2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关注良好班级环境、文化氛围的建设,以良好的班级氛围,面向初中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引导,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也带来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提升。班级氛围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班学生,以群体的约束力指导学生融入集体,适应团队,保持健康的心理情绪状态。而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共建共享,既可以调动学生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享受班级建设成果的同时自觉维护班级秩序、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等,教育的综合效力明显。


        2.3树立榜样形象
        学生的初中阶段是其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很多学生刚升入初中并不能快速地适应初中快节奏的学习和多样化的人际关系,这些事情都会对这些学生带来生活的烦恼,如果在这个阶段教师和家长并没有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的情绪得不到发泄和排解,长时间容易造成情绪的积压,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和家长需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重视,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注重榜样的力量,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初中生活。学生在初中阶段性格行为方式等都处于成长阶段,学生对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性,家长和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通过对家长和教师行为举止的学习有助于充实、丰富自身,对正确三观的建立有良好的作用,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4多与学生保持沟通和交流
        很多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悄悄变化的,不容易察觉,如果教师不能敏锐地感受到学生的精神状态的变化,则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其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一些学生的性格比较柔弱,另一些学生的性格则比较暴躁;有的学生比较内向,有的学生则比较外向。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必须要随时了解学生的状态,多与学生保持交流和沟通,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异常状况,应及时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有的学生可能会比较抗拒与班主任谈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从自己出发,增加自己的亲和力,和学生谈心,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逐渐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敞开心扉,愿意和教师交流,讲出自己心中的问题。
        2.5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现在的学生家庭普遍较好,幸福感强,在生活中受到的波折少,抗挫能力弱。一旦有一个风吹草动,就在心理上难以承受。这就需要学校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抓住初中阶段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注意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或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或集中进行心理讲座,或融心理教育于活动之中,因人而异、关注全体,既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抓住切入点进行直观、有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要把在成年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当做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变化的因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
        2.6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初中班主任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要注重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子不教,父之过。”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他的生长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父母的言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因此,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引导他们公平地对待孩子,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例如,有些传统家庭重男轻女,一胎是女孩,二胎是男孩,对女孩就比较苛刻,甚至打骂女孩,严重影响了女孩的心理健康。这时,教师就需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积极的联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定时给学生家长打电话,询问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帮助学生摆脱家庭环境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结束语
        学校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以前的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很容易被忽视,所以现在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对班级的工作事务进行统筹管理,面对初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覃晓璇.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7(36):27.
[2] 阿卜来海提·如则麦麦提.论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小品文选刊:下,2019(8):1.
[3]周亚萍.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及实施[J].新课程(下),2019(12).
[4]王正玺.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家长,2019(27).
[5]姜金龙.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家长,20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