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第二幼儿园 211164
自然角是班级环境的一部分,不仅有可供孩子欣赏的各种植物和孩子们的种植基地,更有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小动物。在一次偶然间,孩子们与自然角中小乌龟之间发生的小趣事,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反应加以引导,从而融入到课程变成了一次有趣的课程游戏故事。
开学初,一位家长带了两只乌龟来园,一大一下,让孩子们帮忙照养,没想到的是,大的乌龟很是调皮,经常从它的“家”逃跑出来,所以我们也多了一样事情——找乌龟。
一天一大早,保育老师进到班中,发现两只乌龟都没有了踪影,最后在中一班(距离班教室3米左右)教室发现了小乌龟的踪影,可是大的乌龟呢?怎么也找不到!主班教师进入班级的第一件事情也是继续寻找,可是找了半天依然未见踪影,孩子们陆续入园,他们也开始和老师一起寻找那只大乌龟,可是仍然没有乌龟的踪影,眼看晨间锻炼时间到了,教师只得先带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
晨间锻炼结束回到班中,教师将大乌龟不见了的消息告诉了所有的孩子们,还没吃点心的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找起了乌龟,他们在自然角、美工区、班级门口、走廊、教室里面……都仔细的找着,有两个孩子甚至跑到中一班和中二班教室门口和教室里去找,可仍旧没有乌龟的踪影!这时孩子们开始质疑、讨论:乌龟到底去哪儿了?怎么找到它们呢?边讨论边有孩子说:“还是仔细找找吧,看看有什么线索!”(听到孩子们这样的对话,还提到线索二字,教师深刻的感受到他们是中班的大孩子了)
寻找的过程中,一个孩子在自然角的地上发现一个“脚印”,他对着大家说:“这个是不是乌龟的脚印啊?我们沿着脚印应该就能找到他吧!”看到这个脚印,旁边的小朋友立刻质疑:“这个脚印有三根长长的指甲,应该不是乌龟的脚印,肯定是小鸡的!”“对!应该是小鸡的脚印,不是乌龟的,乌龟的脚印不是这样的!”旁边的几位孩子应和道。
于是孩子们围绕“脚印”这个线索继续找下去,他们在教室中和午睡房仔细的找着,不一会儿又发了几团小小的黑黑的印子,一位幼儿大声喝道:“在这里,我找到乌龟的脚印了,我们沿着脚印就能找到乌龟了!”一旁其他的孩子都为找到这样的线索和马上就能找到乌龟而开心,继续沿着线索找下去……在孩子们观察地下“脚印”时教师提出疑问:“这真是乌龟的脚印吗?”一位小男生发现了不同,大声说:“不是!这不是乌龟的脚印,乌龟的脚印还有4个尖尖的爪子呢!”大家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确实是如他所说,都连声说:“果然不是乌龟的脚印!”旁边的一位小女生说:“它应该就是小朋友脚上踩的泥巴粘在了地上!”……于是这条线索断了。
很快,一位又想到了办法:“有了,要找到乌龟,我们就用乌龟喜欢吃的东西引它出来,我们先把吃的放在地上,然后挖个坑。。。。。。”他越说越来劲儿,可是旁边的另一位小朋友又有质疑了:“他都不知道去哪儿了,离我们很远,怎么知道我们放吃的呢!”大家想想也有道理,于是这条线索又断了。。。。
在孩子们寻找的同时教师发动了班上的其他老师加入其中,结果仍是无影无踪!我也在想等会孩子们估计还是找不到啊!应该怎么给他有个交代呢!想了很久,终于有了一个办法:为何还纠结于找不到的乌龟呢?为何不去分析一下乌龟跑了的原因,如何不再让小乌龟乱跑了呢?
区域游戏时间要到了,孩子们说:“老师,我们要继续找小乌龟了。”骄傲是语重心长的回答:“孩子们,刚才李老师又找了,那只乌龟真的太调皮了,估计一时半会儿也找不着啊!”“那怎么办呢?”孩子们问。教师答:“你们有没有想过乌龟为什么会跑走了?”教师说边拿起了装小乌龟的盒子。“因为小乌龟比较调皮!”“因为它们的家太小了!”……各种回答传入我的耳朵。“对!它的家是有点小了,那怎么让它的家不小呢?让它不乱跑了呢?”“那就给它的家加上屋顶吧!”“给它换个家吧!”“让它的家变大点吧”……孩子们发挥着自己的想象,用比平时完整、清晰的语言回答着。“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那好吧,现在老师把它的家放在动动脑的区域,等会请你们去想想办法,让乌龟不再乱跑了好吗?”教师说。“好!”孩子们回答。于是,教师将乌龟的盒子放到了动动脑区域中,还投放了一些纸和工具,几位孩子还是动脑思考、动手改变乌龟的“家”了!
孩子们在动动脑区域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剪纸,有的负责将剪好的纸贴到乌龟的“房子”上,有的又拿来了一些大一点纸将乌龟的“房子”变高。。。总之通过这样无意识的活动,教师在加以引导之后将其生成成为一次有意思的游戏活动,孩子是快乐的,语言表达、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自然角中的小乌龟让大家开启了一段奇妙的“寻龟之旅”,在“旅程”中教师追随者孩子的脚步,倾听着孩子们声音,给予引导,推进了活动慢慢走向高潮,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游戏,在游戏中获取新的经验。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这样,才会涌现出更多有意义的课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