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然倒塌的作品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月第10期   作者:蒋柯
[导读] 又到了每学期的科学主题特色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
        蒋柯
        靖江市第一实验幼儿园本部
        又到了每学期的科学主题特色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我们选择了平衡这一主题。根据内容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很多瓶瓶罐罐,并将这些材料用于集体教学活动《够月亮》。
        冲突呈现:
        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欣赏绘本《月亮的味道》,了解小动物们互相合作叠高够月亮的方法,简单介绍操作材料,介绍分组及操作规则······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声,看着孩子们自发分为三组,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的热闹场面;想起看着孩子们思考时专注的神情,跃跃欲试的模样,我不禁沾沾自喜,孩子们积极性这么高,又有前期构建积木的经验,看来这次呈现出叠高的作品肯定效果不错。想到这里,我的心情越发愉快,不由加快了巡视的脚步。
        商量结束的孩子们,开始正式搭建啦!只见他们分工明确,有的拿,有的撘,一切都似乎如我预期般那样顺利进行。突然第一组的搭建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见他们只将一个糖盒作为底座,用薯片罐慢慢往上叠高。
        反思与调整:
        看到这一场景,出于本能,我想去善意地去提醒他们,底座不够坚固,需要再进行调整。但看着一个个全身心投入的孩子们,正尽情享受着操作的快乐时,我决定耐下性子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再等等吧!正如《纲要》中所述: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果不其然,没一会儿,第一组的作品轰然倒地,令我欣喜的是,孩子们并没有相互埋怨,而是热闹地讨论起来了,“这个怎么会突然倒了?”“是不是刚刚往上放罐子时不小心碰到了?”“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个月亮可真高!”······这时,一直在旁边撑着脑袋的晨晨突然说道:“我们也许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多用几个牙膏盒作为底座,将它撘稳,然后用其他盒子慢慢往上堆放,有的可以横着放,有的可以竖着放,用来增加高度。”晨晨的话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他们迅速调整了搭建的策略:将很多牙膏盒平铺作为建构物的底座,通过变化牙膏盒的方向慢慢往上叠高,用糖盒子和薯片罐来增加建构物的高度。慢慢地,作品越搭越高。孩子们既激动,又紧张。还剩一点点就能够到月亮啦,可是这也是最难的一步,一定要轻、稳。通过小组讨论,大家一致推选晨晨作为代表站在小椅子上继续用罐子向上叠高。一个、两个、三个······慢慢地,终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搭建的作品够到了月亮。他们拉着手,围着自己的作品,转了一圈又一圈,好像永远也不会累。此时,我也为自己的耐心等待暗自窃喜。我知道,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开心,为自己的作品感到骄傲。
        深度反思:
        《指南》中指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我们不应该以成人的眼光去介入甚至是批判。
        我很庆幸,我是一个材料的提供者,是孩子们建构时的观察者,没有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剥夺孩子发展的机会。其实,孩子们身上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表现自己,那么,我们一定会惊喜的发现:原来我们的孩子这么能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