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佳楠
衡水市康复街小学 河北省衡水市 053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越发注重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拥有探究意识。为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应加强科学实验趣味性、启发性、创新性以及延伸性,以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深入挖掘自身潜能,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鼓励学生勇于大胆实践,以便学生在探索实践时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命科学课堂;小实验;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深入理解和高效掌握知识,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现状,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科学实验作为一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学科,需要教师在全新的课改背景下从多方面优化教学,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激发学生潜在的热爱科学情感,发展思维能力,全面提高科学实验教学质量,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2 开展小学科学趣味探究实验的意义
2.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在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指导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并积极地采用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结合趣味性的实验引导,恰好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继而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优势。例如,在讲解《火山》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准备好番茄酱、土豆泥等,并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模拟分析。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生生交流和师生探究,从而充实学生的学习体验。最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写出观察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其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也会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分析和探究中得到提升。
2.2 有助于促进学生了解生活
小学科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趣味性实验引导中完善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毕竟教材中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整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基础理论,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枯燥无味。当遇到内容比较复杂的理论时,学生也很难充分理解这些科学理论。如果巧妙地融入趣味性探究实验,让学生借助生活化的元素分析探究,将有助于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其实就在身边,继而在进一步探究中加深对生活知识的理解。
3 开展小学科学趣味探究小实验的策略
3.1 利用实验启发性,带领学生实践探究
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科学实验的启发性,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拓展思维能力。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之前,应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心理特点,把握好教学重难点,避免因科学实验难度较大的问题,阻碍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索,打击学生自信心,使其失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为此,教师在授课前应确定授课目标,保证科学实验的可操作性,通过一步步探索分析,让学生明白该项科学实验的意义。由于小学生接触事物较少,缺乏生活经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时,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个世界,而不是误导学生进入不存在的假想世界。为此,教师应明确课堂教学目的,借助学生熟知的生活物品,提高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水的游戏”一课时,教师应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开阔学生思维,促使科学探究活动具有良好弹性,引导学生对本课实验结果与日常生活中其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很多奇怪现象都可以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释,使学生明确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性,培养学生判断能力以及联想能力。
3.2 结合实验内容,创新实验实施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验中,教师可以从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等角度入手,改变实验材料,创新实验步骤,进而达到创新实验的目的。在进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实验的时候,可以知道实验材料有:透明玻璃杯,水槽,冷水,热水等,实验过程主要是质量体积相同的方糖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溶解过程。为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选取不同的质量体积的方糖放入冷水或热水中,以此来探究物质本身的因素对其溶解快慢的影响。又如在进行实验“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时候,可以知道具体的实验材料有:食用油,肥肉,花生米,白纸,面包,馒头,马铃薯,碘酒,滴管,酒精灯等。为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更换实验中的食品材料,以此来给予学生新鲜的感觉,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实验的感觉,不会有按照教材进行复制的心情。这样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实验效果。
3.3 注重多面拓展,增强学生科学素养
所谓拓展教学即教师完成预期教学任务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潜在探究兴趣,一定程度也能达到增强知识应用能力目的。以《蚯蚓的选择》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准备蚯蚓,而教师则为学生准备对比强烈的明暗环境,在实验过程中能发现蚯蚓多次朝着明亮的环境爬动,此时衍生出全新的探究话题:“蚯蚓究竟喜欢明亮环境还是阴暗光线?”,让学生在课下继续拓展,维持探究科学知识兴趣。再以《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教学为例,该章节教学中重难点为如何基于热传导原理设计保温杯。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材质保温杯让其观察和触摸,学生会发现杯中的水温度会在不同材质杯子中有着显著的下降差异。教师在实验中启发学生思维与智慧,明确了解热导体知识。在制作保温杯环节,有学生提出保温瓶的保温效果较好,教师则基于此引入真空保温方式,还由此延伸出岩棉板、聚苯乙烯泡沫等科技保温材料,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热传导材料的同时达到拓展目的。
3.4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实践发现,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可以综合教学内容分析,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趣味探究实验,继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小组,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进大自然,并借助放大镜、糖、海绵、樟脑球等器材探索蚂蚁的信息传递方式。研究完毕后可以先将小蚂蚁送回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趣味竞赛。在竞赛中,每一个小组都需要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探究实验的情况抢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模式引导,更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学习、探究小学科学知识的趣味性。
4 结束语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对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总结和调整,力求寻找出最合适小学生的实验教学,并不断的进行创新,以此来保持课堂活力,保持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晨旭,陆祖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75-76.
[2] 王振芳.小学科学课外小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学苑教育,2019(24):62-63.
[3] 陈锡林.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小实验的运用与反思[J].上海教育,2019(21):82-83.
[4] 陈红军.利用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1):101-102.
[5] 李书静,李可,佟开鑫.将化学小实验更好地融入小学科学教学[J].云南化工,2018,45(09):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