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青林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一面精神旗帜,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纲领和指南。新时代深入推动“三进”工作十分重要,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其质量高低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
二、提升“三进”工作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青年一代肩负新时代的历史重任和重大使命,大学生作为青年群 体中的佼佼者,是社会建设的人力基础,更要有理想、勇担当、敢作为,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未来和希望,大学生个人才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能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指引。因此,扎实推进“三进”工作,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自信、价值认同和行动自觉,引导他们用最前沿的新思想武装头脑,从中汲取养分,明确自身责任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石。
二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整个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课程。因此,在 这个新时代,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就需要对这一关键课程进行改革,使其更加适应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认清“三进”工作的重要性,将“三进”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根本和中心任务抓好抓实抓细,不断提高思政课的质量,把思政课建设成一门学生喜爱的课程,这也是高校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题中应有之义。
三是党在新时代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举措。巩固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确保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战争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价值多元化也随之出现,意识形态工作难度系数加大,斗争也越来越激烈。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作为主力军的大学生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主要对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指引性很强,对大学生“三观”的定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勇于担当,做好“三进”工作,切实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牢固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三、提升“三进”工作质量的内存要求
提升“三进”工作质量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的有机整体,“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
一要“无缝隙进教材”——夯实教学基础,增加教育深度。“系统进教材”是打基础的前提工作。教材是教师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的一个最基本的参照依据,同时更是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把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重要文本和直接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要求政治性更鲜明,思想性更独特,内容与时俱进,饱含时代内涵,顺应社会主流,满足高校、教师学生实际要求,突出对意识形态的指引性。只有在教材中全方位、系统、充分的将最新的指导思想融会贯通进去,思政课堂上才能洋溢新时代的气息,教学过程才更加生动有趣,大学生才会在其中真正的感受到新 思想。教师以“钉钉子”般的精神深入剖析和理解“三进”思想,扎实掌握其精髓,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要“零时差进课堂”——抓住关键环节,拓宽教育广度。“生动进课堂”是关键的中心环节。课堂是教师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答疑解惑的主要场所。完成好“进教材”的标准动作,更要做好“进课堂”的自选动作,要打造精品思政课,在“生动”上下功夫,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实际效果,使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教师从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自身话语的感召力和感染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对教材仔细研读、斟酌,在研读教材过程中抓好对新教学方法的探索。在研读和探索中逐渐完成精神认同——自觉酝酿——课堂讲授这一过程,从而完成最终教学目标。
三要“扎下根进头脑”——掌握核心要义,增强教育效度。“扎实进头脑”是管长远的目标指向。纵览“三进”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不难发现无论是“系统进教材”,还是“生动进课堂”都充当着手段、中介、载体的角色,只有“扎下根进头脑”才是管长远的目标导向。需要特别 强调的是:“扎下根进头脑”并不是“三进”工作的全部,也并不意味着到达终点。有效准确地掌握了核心要义,增强教育效度,既要通过思想理论教育加强在思想上的引导
和帮助,又要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行动上的认同,坚定价值导向,推动广大青年学生将个人的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效的结合起来,推进新思想入心、入脑、铸魂、化行。
四、提升“三进”工作质量的实现方法
一是优化教师队伍,加强人才支撑。思政课教师是新思想的传播者和宣讲者,是“三进”工作的主导力量,承担着这个新的时代所赋予的任务和使命,这也给这支队伍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因此,要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大培训研修力度。思政课教师对新思想、新理论结合自身理论背景和科研基础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提高站位,将党最新的理论成果融入“马工程”主干课程,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严把思政教师准入关、选拔关、考核关,建强配齐思政整体工作队伍,保障这支队 伍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校层面要为思政课教师拓宽发展空间和做好政策保障,吸引更多的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确保“三进”工作协同有效推进。
二是探索多维方式,推进教法改革。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推行以问题导向为主的“专题法”,让学生全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种打破常规教学按照章节教授的专题法,将教师所讲内容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系统化。采用相关内容有效结合的“渗透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其他思政课程相关内容有效结合,使最新理论浸润渗透日常教学全过程。更新变被动为主动的“互动法”,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抢占新媒体阵地,积极开展课堂实践教学,通过开展课前准备活动,课中成果展示、开展竞赛活动,课后撰写心得,这样一系列连贯的教学活动,能有效的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强化激励措施,提升参与意愿。“进头脑”是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性。在加强双边活动中更加注重师生的有效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比较难的理论知识,教师带领学生庖丁解牛、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解决疑难,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对那些积极参与的学生及时鼓励,激发他们的巨大潜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在思政课教师中定期开展“三进”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模范典型的激励作用,激发内生动力。设置“三进”专项经费,对突出的科研成果和教学 成果进行奖励,激励教师围绕“三进”主题,展开学术和教学研讨探究。
四是构建考评体系,确保教学质量。考评体系是高校稳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内在驱动力。构建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估体系,建立健全考评奖惩机制,调动广大教师推动“三进”工作的积极性。专职教师、行政教辅人员共同构成了高校的基本结构,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因此,在高校思政课中推进“三进”工作就要求对这类人员进行精准有效的考评。考评体系的建立要遵从全面客观的要求,以促进三者的全面协调发展,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考评过程也要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相结合,形成三者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生动局面,使构建的考评体系能够在运行中得到一致认可。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作为一项系统而长期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时刻抓好主方向、抓牢主渠道、抓住主力军、抓紧主动力,确保广大师生与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同向、同行、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