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小雪
滨海新区塘沽未来学校 天津市 滨海新区 300451
摘要:语言表达能力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为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忽视听说能力。本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学案例,从利用教材资源、把握训练时机、创设语言环境三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字:语言表达;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首先要学会用祖国的语言进行交际。[1] 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日后的文明、幸福生活极为重要,是学生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包括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学习都应适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识字与写字模块,人教版教材采用了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编排,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看图说话、字不离文的形式。阅读与写作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在写作中运用语言。口语交际模块通过交际活动的设置,锻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语言表达,有利于每个学生都成为自信的表达者。综合学习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整体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综合学习模块让学生通过复杂的实践活动中习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一 《a o e》有关语言表达的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拼音宝宝可调皮了,它们把自己藏在了这幅图画中。谁能用你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它们藏在哪儿?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都有谁,在干什么?
生1:小女孩儿,公鸡。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你能尝试着用一句话来说吗?比如:图片上有一个小女孩儿。
生1:图片上有一只大公鸡。
师:还有同学能像刚刚那位同学一样,用完整的一句话来告诉大家,图片上都有谁?
生2:图片上有一只大白鹅。
师:你学习得真快。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呢?
生3:早晨。
师:要说完整哦。
生3:图上画的是早晨。
师:晴朗的清晨,空气清新,大家都出来晨练了。你看,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河边啊啊啊地唱着动听的歌,大公鸡和大白鹅也不甘示弱,它们又在干什么呢?
生4:大公鸡在唱歌,大白鹅在游泳。
通过案例一, 我们可以发现这位教师是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开口表达,在学生回答“早晨”时,老师相机提醒“说完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运用语言表达完整的意思。由此可见,语言表达应该贯穿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无论是哪个模块的教学,都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把握训练时机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但并不是整个课堂都要进行训练,而是要把握合适的训练时机。要在知识与能力的转换处,学生的疑问处、思维发散处、情感交融处,故事情节的空白处把握时机,进行训练。[3]语文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是语言文字知识要转换为能力的过程。例如:汉语拼音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使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识字则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培养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阅读知识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文本,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与习惯;背诵和朗读训练,背诵为语言表达积累词语、句式、修辞等语言要素,朗读为语言表达培养语感,有所储存,一旦需要表达就能得心应手。[1]
案例二《秋天的雨》有关语言表达的教学片段
师:谁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1:你看,它把黄色送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师:你的朗读就像一缕凉风带走了夏天的炎热。同学们见过银杏叶吗?老师把它带到了咱们的课堂上。瞧,这就是,它真的像一把——生(扇子)。
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比喻。
师:谁能自己说一个比喻句?
生2: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空中优闲地舞动。
师:你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强,比喻恰当,句子真美啊!
……
师:秋雨用五彩缤纷的颜料把银杏树和枫树打扮得如此美丽。同学们,我们也来学一学吧。(出示句子)
秋天的雨把 色给了 , 像 。
生3: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普通就像紫色的水晶。
生4: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照出了金色的秋天。
师:老师觉得你们真像小诗人,为你们鼓掌。同学们,听了你们用语言描绘的秋天,秋天变得更加美丽了。
案例二中,教师在教学比喻句时,把比喻修辞的知识转换成学生自说比喻句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谁能说一个比喻句?”的提问方法,在知识转换能力处,抓住时机。在教学句子时,教师让学生在体会秋天的美的情感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联想,通过仿写句子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每篇课文的文本特点,从文本着手,引导学生学习体会文本语言,并进一步理解、积累、借鉴语言,在课堂中把握时机、适时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创设语言环境
语文教学以文本为主,但不局限于文本。教师要组织学生多参与语言实践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训练学生的思维,用思维带动语言实践。[4]另一方面,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创设语言情境。
案例三《忆读书》有关语言表达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知道了冰心奶奶很爱看书,也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读书方法。接下来我们开一场辩论会,题目就是你是否赞同冰心奶奶的读书方法。
生分为正反方辩论。
师:大家的辩论很激烈。辩论有理有据,观点鲜明。希望大家像冰心奶奶学习,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在这老师也建议大家读完一本书给自己喜爱的书写一篇读后感,以此记录自己读书时的感受和收获。
案例三中,教师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思维上碰撞,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教师建议学生在读完一本书后写读后感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模块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情境的创设既是遵循教材,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教师可以提前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牛郎织女、精卫填海等故事图片,利用民间贴画、剪纸艺术,将民间故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学生说、演、评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衡量一个人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社会化的关键。[6]语言表达能力对小学生日后的学业发展、社会适应以及生活质量都有着显著影响。[7]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充分研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在合适的时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
[2]薛子涵.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3]孙淑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时机的把握[J].教学与管理,2014(7).
[4]姚颖,石瑜.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测试实证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3(3).
[5]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4).
[6]魏源伶.小学随文识字教学案例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0.
[7]张晓辉,马强.小学语文教学对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作用[J].语文建设,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