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0期   作者:胡翠娴
[导读] 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一首《生僻字》在社会,
        胡翠娴
        湖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惠州市  512000
一、前言
        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一首《生僻字》在社会,乃至全球掀起了多少浪花,这一朵朵浪花不正告诉我们,中国的国粹--承载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汉字,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吗?跟随时代的脚步,文言文成了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的一部分,学好文言文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语文新课标》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小学阶段的文言文,为学生打开了中国语言文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大门,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抓住契机,利用小学生对文言文的新鲜感、好奇心,利用一些通俗易懂、情节有趣的文言文。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课程主要是《学弈》、《两小儿辨日》、《矛与盾》、《郑人买履》、《关尹子教射》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点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学好文言文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可以使自己谈吐优雅,还能更好的理解和传承璀璨的中华文化。
二、文言文教学模式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学习目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安排可以看到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语文教学不能再是过去的“一言堂”,课堂应该转变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文言文的教学更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要我学”的思维中找出来,真正达到“我要学”的目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历史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意味深长。学习语文,朗读课文、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于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尤为重要。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读课文,找出课文的生字,多读课文,感受文言文文字的意蕴。文言文中,有通假字,同音的字意思是相通的,所以在初读课文时,读准字音使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的同时也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初读课文,读熟课文,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的朗读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先自由朗读,再全班诵读,个别诵读,最后使用古代文字,古代书写样式等方式。这样不仅使朗读更多样化,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熟悉了课文。
(二)读出节奏,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生活中,说话的语气、声音的轻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内心的感受;同样,我们在朗读文言文时,正确的停顿能更准确的表现作者在文字中所表达的感情。在文言文学习中,正确的停顿能读出古文的语言美、音律美,使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律动美。如何正确的停顿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我们可以根据白话文的意思进行停顿,比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通过划分节奏,就能更容易理解课文句子的意思,减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压力,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注重积累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字词句都相对浅显易懂,比较难懂的字词都会在课文注释中做补充,因此,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更容易理解文句的意思。

那么在翻译文言文句子时,也有几大技巧:1.字字到位,在翻译句子时,应该尽量把每个字都翻译到位,做到不漏字不添字;2.看字组词,理解文言字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字组词,使用平时最常用的词语,套进句子,如果通顺合理也就可以了;3.不改变句子形式,如果文中句子本来是疑问句,翻译时就必须保留疑问语气,否则将会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影响对课文的准确理解。比如,《自相矛盾》中的“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就必须翻译为“有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必须保留疑问句式。学生抓住这几个翻译准则,遇到不懂的字词就对照注释,或者使用看字组词的方法,这样疏通整篇文章,理解文章的故事内容就容易多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也迎刃而解了。通过以上的方法翻译了课文,理解了大意之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同桌,同学之间复述课文的方式,巩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在疏通《两小儿辩日》这篇小短文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文中对话多的特点,在初步疏通课文大意后,请同学分角色演绎文中情景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景的理解。其实,学习文言文,很多时候也能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智慧的熏陶。比如,我们在学习五年级下册韩非子的《自相矛盾》,我们认识到了卖矛卖盾的人说话前后抵触而被人问住无法自圆其说的故事,知道了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的道理。但是,实质上,早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就提出“万物皆是矛盾”这一哲学理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这一观点的人。
        通过学习一些重点的字词句的文言含义,有助于学生积累文言词汇,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学习《学弈》时,“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之”字的意思、用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通过学习,学生积累到了“之”的几种用法、意思:(1)作助词,的;(2)作代词,他(她,它);(3)用于主语谓语直接,不用翻译。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经过有节奏的朗读文言文,疏通了课文大意,学生对课文有了白话文一样的了解了,那么分析文章的遣词造句,文章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文字想表达什么思想,理解起来就轻松容易了。在教学授课中可以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开展自主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拓展相关文言文知识的运用等。最后由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补充总结,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巩固文言文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在探究《学弈》这篇文章主题的时候,通过前面划分节奏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了课文大概意思后,学生就理清了课文的情节:课文主要讲述了两个人同时师从于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截然不同的故事。主题探究时,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三心二意只会一无所获。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或寓意等。
三、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组成的,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学会汉字,要理解汉字的含义,了解中国汉字的历史文化就必须学习文言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几千年光辉文明的民族,古代社会人民的优秀文化、智慧结晶都是靠文言文记录传承下来的。文言文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当今社会应当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可以使自己谈吐优雅,还能更好的理解和传承璀璨的中华文化。学好文言文可以在古人智慧上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教学通讯》200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