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红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224000
摘要:“立德树人”是所有教师的共同使命。技工院校语文肩负着培养技校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双重任务,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感性的素材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语文有着天然的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动声色”地将思政教育内容传达给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让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技工院校;语文;思政
中国的语文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陶冶人们情操的作用。尤其对与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内容来说,其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会必要的文化知识,更要求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入手,将语文基础知识逐步转到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的教学导向当中去,帮助学生不仅有效地学习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更能在不断的实践和拓展中升华自身的精神领域。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将思政课程逐步渗透于技工院校的语文课堂,可以帮助学生从先进的思政教育理论中摆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完成文化知识和精神领域的双重促进。
一、技工院校语文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首先,渗透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技工院校学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其年龄在15~17岁之间正处在成长阶段,可塑性强。因此,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技校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去影响、熏陶他们,在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语文教学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技工院校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闪耀着先进思想的光辉,语文教学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有效渗透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再次,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培育四有新人。教育,即教书育人,重点在于育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影响一个人的事业成就,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二、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重视语文教学指导性地位
语文是技工院校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基础课程,旨在传承人类优秀文化、弘扬人文精神、塑造完善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语文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对于发挥其教书育人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想要将思政教育得到有效的融合效率,首要进行的任务便是提升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保证其能够在思政融合的过程中提供坚守的平台。
在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有效增强语文学科在教学课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关注,提升学生对语文和思政课程相融合的认可度,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环境下接受语文和思政的“双重教学。”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将其内容中的人文艺术、情感魅力和语言上的实用性特征进行分组,并从学生的基本专业情况入手,将其分别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此教学目标出发和分析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语文教学目标之间可以形成合并的要点。并通过多元内容的分析,创新传统教育方法,最终提高技工院校语文教育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思想素质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学生分组交流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设计自己成长计划等环节。在“认识历史、珍爱青春、编织梦想、设计未来”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前期收集调查确定目标任务,明确自己在新时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设计人生规划。学生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形成讲稿等环节,既培育了语文素养也提升了思想素质。比如,通过在网上观看、欣赏、描述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国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强化爱国主义情感。再如,组织开展“战疫歌曲歌词评选活动”,让学生们通过欣赏战疫歌曲,接受“精神”的洗礼,这样能激发情感共鸣,营造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
(三)融合方式可行性发展
在技工院校的语文教育中,如何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思政课程的有效融合,是广大语文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因为在技工院校中,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不同、学习专业不同又决定了其语文教学的侧重点也会有较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在进行两个学科的融合时,要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发展方向入手,根据对学生的人生观预见和价值观的发展趋势来决定其个性化教学方法,并通过整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发展思想政治理论来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精准的定位,这样通俗易懂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轻松和愉悦,更能够帮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环境下实现教学质量的最大化发展。
(四)以故事感化人,以红色研学教育人,以专题讨论塑造人
如何利用教材里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登台讲,故事中不同时代的思想观念、不同作家的人格魅力、不同文学作品所赋予的主题思想都不同,学生在讲之前必定要仔细研读。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变化,达到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化的要求。红色研学,就是去革命圣地瞻仰烈士,感受革命热情,经历即教育。红色研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强调学思结合,突出知行合一,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逐步形成高尚品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专题讨论塑造人方面,例如,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你来职校初心是什么?使命又是什么?你如何做到?”等等。
(五)发挥大赛效应,弘扬传统美德
通过爱国诗词朗诵、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短剧表演等赛项,以赛代训、全体参与、选拔参赛,有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这也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让学生收集爱国诗篇,通过查找资料全面深入了解诗篇的崇高思想内涵,然后声情并茂的朗诵,整个过程下来无论是朗诵者还是听众都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读《秦风》“岂曰无衣,与子战友”可以感受到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高昂士气;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能感受到龚自珍满腔的爱国之情……此外,国学经典诵读、软笔书法、成语接龙等赛项都能对学生热爱祖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发挥积极作用。
结语:
总之,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必须把握学科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把握语文学科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基础上,创新教学理念,从多方面促进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李丛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人文之友,2020,(3):117.
[2]王瑾娟.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J].文学教育(下),2020,(1):72-73.
作者简介:王淑红,1973年6月,女,汉族,江苏省连云港市,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高级讲师,中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