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青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温泉学校 264206
摘要: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就要让学生经历“理智的历险”,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出挑战性、综合性和创造性。数学教学,要为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而教。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从而提升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阶思维
一、发现让思维从复制走向创造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将教学看成一个可控的内容、过程与评价体系,从而造成了教学的封闭。核心素养导向下,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要求教学突破封闭,走向开放,要求教师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相应的物质、信息交换载体,要求教学要从线性的流程走向多元的、发散的交互启发。发现式教学,能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从复制走向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与知识处于一种动态交互之中,在探究知识的同时,赋予知识以生命力。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多数教师的教学步骤是让学生通过剪圆、折圆、量圆等活动,去获得圆的特征。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没有自主的探索空间,因而也就没有发现的愉悦。笔者在教学中,设计研发了一个“寻找圆心”的活动,在总的活动框架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营运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建构者。如有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对折圆,寻找直径,通过两条或者多条这样的直径,就能找寻到圆心;有的学生反对,他们认为,有些圆不能对折,可以通过两个三角板夹住圆,去寻找圆的直径,通过圆的直径寻找圆的圆心;有的学生认为,圆内所有的线段中,直径是最长的一条,可以在圆周上固定一点,然后用直尺动态移动测量圆的直径,进而寻找圆的圆心,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等待知识,而是积极地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许多好的方法都被学生创造出来。发现式教学,不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设置条条框框,从而限制学生的数学探究。发现式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因而是一种互动的、多元启发的教学。在发现式教学中,学生不再是简单地模仿,不再是对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对数学知识进行积极的创造。创造,能让多种探究方法涌动,能让学生的多元思维融通,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灵动、深刻起来。
二、体验让思维从被动走向主动
多年来,在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观评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数学思维凌乱、断续、支离破碎,往往显得比较肤浅、被动。究其根本,是因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体验,学生的学习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数学思维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研发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通过深度思考、探究,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
比如“认识厘米”这一课的内容,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着眼于引导学生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规定了所谓的“两重合一看”,这样的学习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教师就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看1厘米的长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技能,而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厘米、厘米尺的诞生过程,进而认识测量的本质。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促使学生产生度量单位的内在需求;其次,给学生提供大量关于1厘米的材料让学生感知,丰富学生对厘米的表象。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创造“厘米尺”,进而重走人类创造厘米尺的过程。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一开始尝试用1厘米的小棒去度量,显然,这是比较麻烦的。于是,学生想到了将1厘米的小棒连接起来,去度量物体的长度。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发现,这样需要一段一段地去数,非常麻烦。于是,学生又想到了标注刻度,这样便于直接读数,一个厘米尺的雏形就形成了。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厘米尺。在积极主动的体验中,有学生对日常使用的厘米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从左往右、从右往左同时标注刻度,从而让厘米尺既能从左往右读,又能从右往左读;有学生提出,用直尺测量的时候,直尺边上容易磨损,因而可以在直尺的边上留一点余地;有学生提出,可以在直尺的正反两边同时标注刻度,等等。正是感受性、体验性的数学教学,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被动转向主动,从接受转向建构。
三、结构让学生思维从单一走向丰盈
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根本上来说,应当是一种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统整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让数学知识勾点、连线、成面、织体。数学知识的结构化,不是机械地、盲目地堆积,而是在大概念、大思想的指引下,将数学知识整合、排列起来,在学生的心理上建构一种知识的结构体、网格体。结构化教学,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从单一走向丰盈。
比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始,笔者呈现21+41让学生计算。学生基于已有知识经验,纷纷将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小数加减法计算。在对计算过程反思的过程中,有学生认为,将分数化成小数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据此,学生再次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探索。有学生认为,异分母分数之所以不能直接相加减,关键在于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据此,学生基于通分的经验,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化成了同分母的分数。在此基础上,笔者出示了整数加减法的算式、小数加减法的算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式,让学生计算并比较,结果发现,整数加减法的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的小数点对齐、分数加减法的通分,其本质都是相同的:计数单位要相同。有了比较,就有了学生的结构性认知,学生就从单一思维向结构思维转变,就能让学生建立对相关数学知识的上位概念。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为思维而教、为学生的高阶思维而教,应当成为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的取向。作为教师,要赋予学生充分的、独立的数学思维时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肤浅走向深入、从复制走向创造、从单一走向丰盈。
参考文献:
[1]王九诠.国外高阶思维及其教学方式[J].上海教育研究,2019(39):36-37.
[2]杨可炜.学科核心素养与高阶思维[J].教师教育论坛,2019(14):66.
[3]宁帅.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证分析[J].教学与管理,2020(55):36-37.